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三、郭松龄倒戈,奉系阵脚大乱
至结为了异姓兄弟。就像曹锟和吴佩孚的关系一样,张学良也常说一句话:“郭茂宸就是我,我就是郭茂宸”,郭松龄的决定与作为,张学良基本都给予了支持。

    在张学良与郭松龄的精诚合作下,“三八旅”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表现出色,由此也获得了张作霖的极大重视。在直奉一战失败后,张作霖整军备武,其中举措之一便要将张学良与郭松龄的部队打造成奉军中的王牌军(即“二六旅”)。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被编为六个军,但其中的精锐部队是第一军和第三军(即“一三联军”),当时姜登选、韩麟春任第一军正副军长,张学良、郭松龄任第三军正副军长,但由于“一三联军”的干部大都是郭松龄所训练的,因而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实际上都在郭松龄的指挥统率之下。

    相比而言,郭松龄是靠着少帅张学良而青云直起的,而他这派势力的崛起难免和其他老的派系产生矛盾。当时的奉系可以分为这样三派:第一派是“绿林元老派”,譬如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人,他们原本是一群绿林豪杰转化来的军中老粗,已经跟随了张作霖多年,地位根深蒂固;第二派是“日本士官派”,如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等人,这些人都是清末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归国的毕业生,当时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奉军,其他军阀中也是屡见不鲜,譬如李烈钧、蔡锷、阎锡山等人,均可划入此派;最后一派便是以郭松龄为首的“北洋陆大派”,这一派人既包括了陆军大学的毕业生,也包括了“东北讲武堂”训练出来的学生,其中便有魏益三、刘伟等中高级将领。

    从古至今,中国人在一起便喜欢拉帮结派,几乎无处不党、无处不派,党中有党、派中有派,党中无派、千奇百怪,奉军也是如此。作为后起之秀的郭松龄这派人,他们年青、有冲劲,思想也比较先进,因而难免与那些“绿林元老派”、“日本士官派”发生矛盾冲突。再者,“绿林元老派”、“日本士官派”当时已经在位攘权,郭松龄这派人想要上位的话,必然引起另两派人的警觉和反感,并进而激化矛盾。

    在这些人中,郭松龄与杨宇霆的矛盾最大。首先,这两人都刚愎自用,恃才傲物,谁也不把谁放在眼里;其次,当时杨宇霆任奉军总参议兼参谋长,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张作霖都倚之甚重,言听计从,可谓是奉军中极显赫的人物,而郭松龄掌握了奉军劲旅,背靠少帅张学良,可谓是旗鼓相当;因此,除了张作霖和张学良,奉系中竞争最激烈的便是杨宇霆和郭松龄,而且两人的政见一向不合,因为平时的争权夺势而积怨很深。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李景林当上了直隶督办、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办、杨宇霆做上江苏督办、姜登选则上任安徽督办,出力最大的郭松龄反在战后的地盘分配中颗粒无收。张作霖的想法,固然是传统的按资排辈,先照顾老同志,但对于郭松龄一派人来说,这就是奖赏不公,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张作霖原本是准备安排姜登选作江苏督办而让郭松龄当安徽督办的,但杨宇霆突然跳出来把江苏督办的位置给抢去,因而姜登选便代替了郭松龄出任安徽督办。郭松龄在此之前已经派出一个旅前往安徽蚌埠并做好了出任安徽督办的准备,谁知道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心中的激愤可想而知。

    张学良也理解郭松龄当时的心情,他曾对郭的参谋长魏益三说:“将来他(郭)想要地盘,黑龙江、吉林任他选择。但是,现在还不是时机,尚需少安毋躁,届时一定会解决好这个问题。”

    但是,郭松龄此时已经忍无可忍,不想再等待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前往各地占领地盘的大都是奉军的次级部队,其精锐部队“一三联军”改由“京榆驻军司令部”管辖,其中包括六师十二旅,骑兵一师两旅,炮兵两旅,外加工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五三、郭松龄倒戈,奉系阵脚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