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凤凰才子熊希龄的跌宕人生
又被称为“名流内阁”或称“第一流”的人才内阁。
但是,袁世凯并不是放手熊希龄去干大事的,他手里倒是有一件“大事”要交给熊希龄去办,那就是以“警备司令部查获乱党李烈钧与国民党议员徐秀均等人来往密电,试图分裂国家”为借口,让熊希龄总理在解散国民党的命令上签字盖章。
熊希龄在接到这个棘手的任务后,未免也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国民党和进步党是竞争对手不假,但双方毕竟是在法律之下的政党之争、文明之争,今天国民党被解散了,谁又能保证明天进步党不会被解散呢?
熊希龄不肯就范,袁世凯自有办法。原来,在熊希龄辞去上届财政总长之时,袁世凯特命他出任热河都统,以示笼络。热河是前清皇帝们的避暑胜地,熊希龄上任后把公署搬进承德避暑山庄。但是,在这昔日的皇帝行宫中办事,宫中的珍宝太多又未曾清理,不免有些瓜田李下之嫌了。据称,有一次袁世凯的亲信姜桂题来访,熊希龄在好生招待之余,临别时又偷偷地将一把乾隆皇帝的折扇作为私人馈赠送给了姜桂题,以联络彼此感情。不料姜桂题这个粗人不识好歹,他为了取媚袁世凯,竟然又将此折扇转送给了袁大总统。袁世凯心中疑惑,随后便派人前去暗中调查,结果发现避暑山庄失窃了不少珍宝,熊希龄由此便在袁世凯的黑账上记了一笔。
袁世凯并没有公然胁迫熊希龄签署解散国民党的命令,而是派人暗中将热河行宫盗宝案在报纸上放出风声,先给熊希龄一点压力,让他识相点。数日后,袁世凯将熊希龄召到总统府议事,并让手下有意无意地将查办热河行宫盗宝案的卷宗给熊希龄看到。熊希龄见后大惊失色,只好乖乖地在取消国民党员的议员资格及解散国民党命令上签字。这人要是被拿住了要害,实在是有苦难言哪。
解散了国民党,国会就开不成了,因为剩下的国会议员不能达到法定出席人数。既然国会开不成,那国家岂能白养活剩下的议员,得,连国会也一并解散了。熊希龄和进步党人落到这步田地也是后悔莫及,但他们在袁世凯的权谋下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在将国会解散后,袁世凯意犹未尽,又下令将地方议会也一并解散。熊希龄这时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在签署解散地方议会命令后便提出辞职,袁世凯见熊希龄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也就照呈批准。
熊希龄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拜相还不到半年,除了给老袁当枪使,竟然什么事都没干成。这还不算,自己还落得一身的不是,真是弄得声名扫地,狼狈不堪。受此重挫后,熊希龄也就此告别政坛,再也不蹚这趟浑水了。
尽管熊希龄已经绝意仕途,但传统士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并未顿减。1917年秋,京畿、河北一带发生特大水灾,洪水滔滔,淹灭村庄,吞噬田野,灾民高达600多万人。在目睹了灾民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惨状后,熊希龄于心不忍,他随后便奔赴北京为民请命,要求对灾民给予妥善安置。谁知北京政府的阁员们一商量,最后一致认为:除非熊希龄亲自出面主持赈灾,安置灾民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国运多难,民生尤艰,已是在野之身的熊希龄本已经立志不再从政,但在良心和道义的拷问下只能当仁不让,负起这个重担。
在接受“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善后事宜”的任命后,熊希龄一面派人调查灾情,一面设法从各地办粮,并请求政府尽快发放赈灾款项。但是,当时的北京政府也没有钱,他们拨给的赈灾款还不到十分之一的预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熊希龄这下犯难了。
好在熊希龄当时还有一定的号召力,他联合了地方的士绅和民间的慈善团体,共同成立了“京畿水灾筹赈联合会”,为灾民们举行大型的赈灾义助。为了发动更多的人为灾民出一份力,熊希龄不仅带头捐款,还与夫人亲自将自己家中的旧衣缝改成1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