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3、马永顺——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
    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

    马永顺(1914-2000)男,汉族,劳动模范。直隶宝坻(今属天津)人。1937年进东北林区当伐木工人。1948年冬季,一人完成六个人的伐木量。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铁力林业局依吉密林场主任、铁力林业局副主任。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十年代曾创造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在全国各林区推广应用。先后十一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东北森林工业总局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两次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一、千里兴安大森林中的坚守

    在祖国版图雄鸡昂首的地方,有一片惹人注目的绿色。那绵延苍茫的大森林以其丰厚的馈赠,不仅为国家贡献了栋梁之材,更哺育了许多壮士和英雄,马永顺的足迹从这里起步。

    建国初期的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天寒地冻,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西北风刮在身上,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痛;夏天,林子里一点风也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

    林区工人上山采伐,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地窖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个采伐期,马永顺就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个人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作业伐木之最。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根过高。为了降低伐根,多出木材,马永顺就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马永顺的左腿受过伤,跪着采伐,伤口裂开了,疼痛万分,可他一声不响,咬牙坚持。东北林区推广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中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

    马永顺不仅是个扎实苦干的人,还是个善于琢磨道道儿巧干的人。他把大肚子锯改成弯把子锯,工效提高了3倍。他总结创造出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为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

    二、“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马小伙”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马永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问:“马永顺同志,你今年多大年岁呀?”“总理,我46岁。”马永顺兴奋地回答。周总理朗声地笑了,说:“46岁,还是小伙子嘛,你是来自东北林区的劳动模范,你们林业工人是很辛苦的……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时还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马永顺决心为促进青山常在贡献力量。从1960年开始,每年春天造林季节,马永顺每天清晨上山,赶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植树造林。中午休息时,他也抓紧多栽几棵树。

    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不仅亲自带领全家人上山造林,别的林场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赶去参加。这些年,仅他亲手在马永顺林场造的林子就有300多亩。在他的精神激励下,马永顺所在的林场已累计造林1000多亩。“青年林”、“三八林”、“红领巾林”、“个体林”、“奉献林”、“老有所为林”遍布山脚下、山坡中、山头上。仅1999年,该场就造林4700亩。

    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马永顺林场和铁力林业局开花,也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遍地开放。

    三、向大山“还账”的“马家军”

    1991年,马永顺已是78岁高龄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还差近千棵树没有还上过去的采伐“欠账”。这年春节,他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动员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5月1日这天,马永顺带领一家三代18口人组成马家军,来到荒山坡上植树造林。他既当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简介 >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目录 > 03、马永顺——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