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4、消失了的炊事班
    长征,以斩关夺隘,爬雪山,过草地,勇往直前著称于世。长征,在现代社会是“吃苦最多”的代名词。长征之苦,是举世无双的。超常态自然条件的艰苦,极度险恶的战争环境,都欲置人于死地。行走在长征路上的人是艰苦的,负重行走的炊事员们在长征中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

    三军团一个连队里有一个炊事班,只有9名炊事员。炊事班长姓钱,江西吉安人,个子很矮,皮肤黝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不怎么说话;副班长姓刘,江西兴国人,中等身材,人很活泼,爱说笑话,经常逗大伙乐。挑水的老王也是江西吉安人,其余几个人连姓什么都不清楚,即使有几个知道姓的炊事员,其名字也无从查考,因为,他们都牺牲在长征路上,可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永垂不朽。

    长征的时候,天天行军、打仗,上级为了减轻炊事员的负担,规定每人只准挑40斤,可是,他们都打了埋伏,把粮食装在铜锅里,每个人都挑有六七十斤。开党小组会的时候,有人给那个连的司务长谢方祠提意见,说司务长只知道照顾炊事员,不关心战士,万一到前边弄不到粮食,部队吃什么。炊事班为战士着想,司务员感动得无语了,只好让他们多挑点上路。

    行军路上,炊事班最热闹:锅撞碗,刀撞盆,丁丁当当乱响一阵;副班长老刘还不时讲个笑话,唱个山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战士们一见就说:“看,我们的戏班子来了!”走得高兴了,他们还吹着哨子飞跑,就像六七十斤的担子没放在肩上一样。其实炊事班在行军中是最辛苦的。中途部队休息,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要烧开水给指战员们喝;宿营时,别人睡觉了,他们却要安锅灶、劈柴火、洗菜、煮饭,每夜只睡两三个小时。

    部队进入广西之后,山区人家少,粮食供应发生困难,这就更加重了炊事班的工作。他们经常要翻过好几座山,跑到部队的最前面去买谷子。谷子必须把皮碾掉才能吃,有一次,他们不知从哪里找了个小石磨,班长怕以后找不到石磨,就花钱向老乡买了下来。于是炊事员又增加了这134斤重的笨家伙。后来,副班长又在路上拾到一个破筛子和一个破簸箕,也把它挑上了。从此,炊事班不再叫戏班子,而被战士们称作“小磨房”了。

    不久,部队在贵州土城的东南山上狙击敌人,炊事班的那个连坚守在前沿阵地上。炊事班被隔在后面,几次派人送饭都被敌人打回来。战士们一天一夜没吃饭了,副班长急得围着锅灶直转圈。他和几个炊事员嘀咕了一阵,对司务长说:“司务长!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他把饭背在身上,就跟老王走了。炊事班的其他战士站在山头上看着他们,只见老王在前,副班长在后,飞快地从敌人的封锁线上跑过去。战士们正想为他们拍手叫好的时候,敌人的轻机枪响了,老王一个筋斗栽倒了,紧接着,副班长也倒下了。其他的炊事员一阵难过,都认为他俩牺牲了。谁知到了半夜,他俩又回来了。副班长开玩笑地说:“我们上阎王爷那儿去报到,可小鬼不让我们进门!”原来他们是为了欺骗敌人故意倒下的。靠他们的机警,终于把饭送上了阵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一出贵州,炊事班长就闹眼病,两只眼红红的,肿得像个桃,但他还是挑着70多斤的担子,拄着棍子跟着部队走。开始,他的眼睛只是淌眼泪,后来流起血水来,可他还是不闲着,总要找点活儿干。

    进入雪山之前,上级通知炊事班轻装。他们把不必要的炊事用具都扔掉,只挑着可供全连吃一两天的粮食。另外,每人还带了些生姜、辣子和十几斤干柴。

    梁子大山很高,部队整整爬了一天。山上空气稀薄,到处是白花花的积雪,树枝上也都是冰花。爬到山顶,有人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休息。可是一坐下就起不来了。炊事员便赶紧上去喂生姜,灌辣子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简介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目录 > 34、消失了的炊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