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欢歌下的暗流
衣服上还有两个斜插进去的口袋,而毛泽东仍穿着他长征时一直穿着的老军服,又破又旧,缀满了补丁,绑腿里像士兵一样插着一双筷子,皮带上还挂着一个大大的茶缸子。有大学教授风度的张闻天,帽檐儿总是那么软塌塌的。博古架着圆圆的近视眼镜,眼镜腿儿显然出了毛病。周恩来的胡子长得老长。朱德脸色黑而瘦,更像一个伙夫头了。
周恩来告辞后,朱德又来看望张国焘,俩人各自谈了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转战情况及现状,朱德没有想到此时的张国焘自觉兵强马壮,个人野心这么重,就对张国焘说了一些情况。朱德详细叙述了红一方面军的斗争经过,叹息着向张国焘说:“现在一方面军是不能打仗了,它过去曾是一个巨人,现在全身的肉都掉完了,只剩下一副骨头。”朱德估计中央各直属部队,总计约1万多人,而且所有的炮都丢光了,机关枪所剩无几,又几乎都是空筒子,每支步枪平均约5颗子弹。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张国焘感到有了实力资本,四方面军人多枪多,兵强马壮,于是,以势压众、以强凌弱,达到个人目的之野心便暗暗滋生。不少参加长征的人还能记得张国焘自负的特点,就连李德也似乎察觉到了张国焘当时的心境,回忆说:“张国焘,40岁左右,身体魁梧,仪表堂堂。他像主人待客一样接待了我们。他的举止十分自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军事优势及行政权力。”在一方面军战士眼里,张国焘的这种态度与他们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人的谦虚精神和朴实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张国焘出生于江西萍乡上栗一个富裕地主家庭。这是一个世代书香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曾做过几任道台;祖父是翰林,也做过几任知府;他的父亲张嘉铭,是一位孝廉公,是当地最大的拥有近千顷土地和山林的客籍地主。因为有这样一个富有的家庭,张国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学毕业后便考入了国立北京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张国焘是主要的学生领袖之一,当时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管理员,他们在那时就认识了。
不可否认,张国焘有颇强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但其领袖欲也极强。这一点,早在中共一大时,就充分显示出来了。那时,他还只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陈独秀、李大钊的弟子,就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被推为大会主席。中共一大选出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成为中共最早的三位领袖人物中的一个。
中共建立后,张国焘便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张国焘在莫斯科待过三年。他曾为自己起了不少的笔名和化名,如“特立”、“凯音”、“特”、“天师”等,以此表达他的超凡脱俗的个性和他的不同凡响的影响。
1931年,上海的中央局派他去领导非常重要的鄂豫皖根据地。从那时起,他便领导根据地的军民同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打了不少大仗,而且差不多都取得了胜利,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两次转移根据地——第一次是从鄂豫皖边区转到川陕边境,后来于1935年春转到川西北。张国焘个人权势欲很强,他把红四方面军看成是他个人的资本。他认为,谁军多,谁就强,谁就应该当第一把手。随着红四方面军的壮大,他的野心越来越膨胀。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夕,1935年5月30日,张国焘宣布建立了所谓的西北联邦,俨然以西北领导中心的负责人自居,大造声势,企图造成既成事实,以与即将抵达西北地区的党中央分庭抗礼,这是张国焘妄图篡夺最高领导权的一个严重步骤。张国焘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这种“欢迎”态度,给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统一埋下了极为有害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