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记佟麟阁烈士
的气节,足以打破怯懦退缩,贪生怕死的心理,更加激发我无数健儿杀敌致果的决心。
“除赵、佟两将军而外,我二十九军将士奋不顾身,阵亡敌人炮火之下的,还不知有若干。这种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实在是我国军人的最优秀的代表。……”
一九四三年一月一日,重庆国民政府又举行了“表忠盛典”,宣布抗日殉国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等应入把首都忠烈祠,并同时入把全国各省市忠烈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纪念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的历史功绩,北平市政府及各界人士,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八宝山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入祀大典,西城区两条街被命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七月二十八日,时值佟、赵两将军殉国九周年之际,在中山公园又举行了追悼大会,行营主任李宗仁等军政界首脑,参加了祭祀,各团体和学校代表也进行了公祭,并以隆重的仪式将佟麟阁将军的遗骨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西郊香山以南风景优美的兰涧沟坡上。“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冯玉祥将军挥笔写下的挽联,可以说是对佟麟阁一生很好的定评。
<er h3">(六)
佟麟阁素有“儒将”之称。他的仪表十分文雅,性格内向而恬静,但深沉之中却不乏果断。在冯玉祥将军的影响下,他笃信基督教,希望以耶稣精神,牺牲自己,尽军人卫国保民的职责。他是个务实的人,对名利看得很轻,而读书学习,在他看来十分重要。操劳完军务以后,他总是喜欢阅读书籍,常对照自己,以日记形式,不断地求反省。练习书法是他陶冶情操的独特方法,他的书法苍劲有力,很有造诣。佟麟阁身居高位,却经常虚心向别人求教,军务繁忙,佟麟阁就把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请到军中讲学,他先后拜过刘继唐、王千臣、柴明德等人为师。遗憾的是,佟麟阁读过的书籍、写的日记、墨迹等,在十年内乱中几乎全部散失,除了现存于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本佟麟阁临摹的颜字和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寄展的佟麟阁用过的字帖、砚台外,其他都已无从找寻。
佟麟阁生前极为重视家教。他是孩子们爱戴而敬畏的父亲,对孩子他慈祥又严肃。为了教育孩子们从小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勤劳恭俭,自食其力的品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佟麟阁经常让孩子们围坐在他的身旁,给他们讲“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古老故事和岳飞、陆游、越王勾践及冯玉祥将军的爱国故事。在繁忙的军务之中,他尽量抽出时间过问孩子们的学习,亲自批改作业。在假日里,他常和夫人带孩子们种菜、养花、培植果树。
佟夫人彭静智与佟将军一生相敬如宾。她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在生活上、在事业上,对佟麟阁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帮助很大。佟麟阁常对子女说:“我事业上的成就,一半归功于你们的母亲。”佟将军以贤人为鉴,不仅励己而且励人,实在令人敬佩。
<er h3">(七)
佟麟阁殉国后,为躲避日伪的加害,他的一家只好搬至偏僻的地方去住,更名改姓,忍辱度日。战乱中,不时受到敌伪的骚扰和纠缠,同时,佟将军的亲戚又从乡下逃来投靠,使生活本来就很拮据的孤寡一家,陡增十几口人的负担。佟夫人为生计终日操劳,她压制心中的悲愤,隐瞒了将军殉国的真实情况,打起精神,强作笑颜。就这样,一家人共熬到抗战胜利。
解放后,佟麟阁将军的遗属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但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彭静智等人被遣送回乡。佟夫人因年老体弱,心情受到伤害,于一九六六年七月病故于原籍。佟将军的墓因“国民党军官之墓”的罪名险遭“红卫兵”的捣毁。然而,人民并没有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