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净空法师主讲
    尤惜陰居士曾说,《了凡四训》是奉行《感应篇》与功过格的事实。了凡先生所用的功过格,我们在《德育古鉴》里刊出来了。《德育古鉴》就是一部功过格的感应录,完全是依功过格而编的,不但教我们修行,且加强我们的信心。《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是补充《了凡四训》没有说到的地方。都是于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们同样把它当做宝典来受持。读过之后,自己更应当深深的反省、检点。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须认真修学,才能趋吉避凶,转灾祸为吉祥。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俞先生是明朝嘉靖时候的人,跟袁了凡先生是同一时代。嘉靖年间,国家做了不少事,佛教里也有一桩大事,就是《方册大藏经》的刊行。从前《大藏经》都是折叠的本子,诸位在寺院里所见,诵经拜忏时用的折本。古代经书都是折本。用线装订的,就称方册版本。第一部方册版本是嘉靖年间编印的,这一部藏经就称《嘉靖藏》。嘉靖是指年代;憨山大师德清和尚,发起主其事;编辑地点在金山,所以也叫做《金山藏》。经书从折叠本转为线装本,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是佛门里的一桩大事。最近出版的《中华大藏经》第二辑,原本就是《嘉靖藏》,在台湾重印。这部藏经流传到现在有五百多年了。国家跟佛教界,都有这样的盛举,因而感应道交的人也特别多。

    江西有一位俞先生,名叫都,字良臣,多才博学书念得很好,很有学问。十八岁为诸生,诸生就是秀才。每试必高等,可见他确实有聪明过人之处。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婬杀口过。行之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

    这一段说出他壮年时非常潦倒。年岁老大,家境也不好,靠著教书为生,当时称为私塾,当然学生也不多。在这个时候,他与同学十余人结文昌社。同庠生就是同年进学的同班同学。文昌社就是结一个社团,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实行《文昌帝君陰骘文》,依照文昌的教训来修学。

    现在印的《安士全书》上半部,就是《文昌帝君陰骘文》。古代读书人,普遍重视这一篇文章。童子在七、八岁时,家长或是老师就教他背诵。《印光大师文钞》里还嘱咐我们,家里有子弟到了上学年龄的,就应当教他背《陰骘文》及《感应篇》。这确实有好处。这两篇文字都不长,《文昌帝君陰骘文》只有一千多字,《感应篇》也是如此,都是简短的文章。

    文昌社的同学力行《陰骘文》,遵守文昌帝君的遗训。《陰骘文》里,对于惜字纸、放生、戒婬、戒杀、戒妄语等,都说得很详细。

    行之有年。他们自结文昌社起,在一起修行,过了很多年。俞先生前后应试七科,经过七次的考试都没考中(从秀才考举人,始终没考中)。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四个夭折了,剩下老三,也丢了。老三是最聪明的,八岁那年在外面玩耍,失踪了。四个女儿,死了三个。俞公共有九个儿女,除了失踪的儿子之外,眼前就剩一个女儿,他的妻子在这种悲痛的情况下,两眼都哭瞎了。

    俞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俞先生的家境越来越困难。自反无大过,自己反省,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大恶事,为什么老天爷给他这样重的惩罚?似乎上天都没有保佑他。

    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自写黄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如是数年。亦无报应。至四十七岁时。

    年四十外。每年腊月三十,是民间风俗祭灶神的时候。灶神爷将往上天,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目录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净空法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