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
3县党的负责人,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湘赣边界临时特委,以刘真、宛希先、朱昌偕为常委,朱昌偕任书记。临时特委开始了边界党组织的恢复工作。
3月14日,又在永新召开了边界特委扩大会议,成立了新的临时特委,决定由朱昌偕、何长工、宛希先、刘真、陈正人等5人为常委,刘宗义、王怀、龙超清、谭思聪为候补常委,朱昌偕为书记。紧接着,在特委的领导下,边界的各级党组织开始恢复,特别是永新、茶陵、宁冈等县的党组织,大部分都很快健全起来,并开展了活动和斗争。
边界党组织在逐渐恢复,与此同时,原来处于分散隐蔽状态的红军武装也逐渐活跃起来。
三四月间,蒋桂战争爆发,“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先后调离,仅在永新县留驻了一个正规团。趁此机会,边界临时特委组建了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
这是边界红军武装的重建。组成这支队伍的是未及突围而坚持下来的李灿率领的红五军第一大队、奉命留守的袁文才、王佐部,以及永新、宁冈、莲花、茶陵等县的地方武装。这支有400余支枪的部队,人枪虽然不多,却似野火过后复生的新芽,充满生机。
袭击宁冈、砻市、古城之敌;缴获茶陵和尚庄挨户团之枪;击散永新陇田、路江之保安队……一时间弄得边界的地主豪绅恐慌无比。
于是,豪绅们自己拼凑了一个“茶、永、酃、宁4县联防”,想扑灭这复生的“野火”。不想火没扑灭,自己却被烧着,落了个一败涂地。
地主豪绅的气焰遭到打击;人民群众的希望开始萌生。
毛泽东、朱德等仍在关注着井冈山的斗争。4月底,奉前委之命,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又一路拼杀地回到了井冈山。
“红五军回来啦!”消息很快传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民众,一扫三次“会剿”的阴霾,再度燃起了希望,增添了信心。
红五军带来了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及东固山的斗争经验,边界特委“感觉到政治上有重新布置的必要”,于是,5月10日,在宁冈古城举行了湘赣边特委第四次执委会。
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期斗争中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当时坚持井冈山斗争的党员负责同志和红五军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过来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边界党的指导机关,实由山上转移山下平原、广地(广大群众的城市或农村),由公开的形式转变到秘密状态两种必要”的主张。会议产生了新的特委领导成员:邓乾元、刘天干、陈正人、刘真、谭思聪为特委常委,邓乾元任书记、刘天干任副书记。
鉴于边界斗争出现的新情况,会议还就军事斗争及其策略进行研究,并作出了一些重要决定,内容涉及“集兵政策”、游击政纲、游击区域、游击策略等诸多方面,而其中又以“集兵政策”最为重要。
所谓“集兵政策”,就是将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相对集中,组织更多的正规红军。其理由是:(1)“要使五军能够担负‘恢复边界政权’的重大任务,对五军本身必须帮助使其战斗力加强”;(2)“边界杂色部队不守秩序,妨碍党的政策与工作”;(3)“赤卫队过去的困难原因,一面是要守土防敌,一面又要求经济的出路,此两事因赤卫队本身力量薄弱之故是难以两全的”;(4)“边界地主阶级武装胜过革命武装,故革命方面的武装正面打击和消灭地主阶级的武装可能少;集兵则革命方面的武装超过地主阶级的武装,故正面能消灭地主阶级的武装的可能多”。
显然,采取“集兵政策”,为的是能集中兵力与反动武装相抗衡,这正体现了前委和毛泽东“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军事思想。为此,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被编为了红五军第六纵队,王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