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注释】

    ①消渴:饮水多而渴仍不解。

    ②气上撞心:此处之心,泛指心胸部位。病人自觉有气向心胸部冲逆。

    ③心中疼热: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

    ④食则吐蛔:进食时吐出蛔虫。

    【译文】

    厥阴上热下寒症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渴能饮水,气逆上冲心胸,胃脘部灼热疼痛,腹中虽饥饿,但又不想进食,倘若进食就会出现呕吐或吐出蛔虫。若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腹泻不止。

    【评析】

    本条讲厥阴病上热下寒症提纲。

    厥阴病是邪正交争的相持阶段,就其生理来说,厥阴为三阴之尽,盖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且与少阳为表里,禀风木而内寄相火,下连寒水,为乙癸同源,是其本;下接君火,成子母相应,是其标。可见,其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寒热俱备的经脏,所以厥阴病也大多寒热错杂。然而它的症候,尽管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型:一是厥与热交替发作,乃阴阳胜复,正邪消长的表现;二是上热下寒,因病邪深入,阴阳错乱,失却了正常的调节所致。

    【原文】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译文】

    厥阴中风的病,脉见到微浮,这是好转的征兆;如果未见到脉浮,这是病还没有好转。

    【评析】

    本条讲从脉象推断厥阴中风的预后。

    “辨脉法”里有“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的记载。意思是说,凡阴病见到阳脉,为阴消阳长,正气渐复而病邪有向外之机,故知为可生。凡阳病见到阴脉,为阳退阴进,正气衰微而邪机向内,所以断为死候。厥阴病见到微浮的脉象,正是阴病见到阳脉,象征阳渐来复,阴渐消退,所以知为欲愈;如不见微浮的脉象,则是阴邪尚盛,阳气未复,当然不是愈候了。

    三阴病的脉象,大多是沉迟细弱,假使转现微浮,乃是正气胜邪,阳气来复的征兆,所以为欲愈之候。但临床还须综合全部症候来进行分析,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原文】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①。

    【注释】

    ①从丑至卯上:丑、寅、卯三个时辰,约夜间二时至早晨六时之间。

    【译文】

    厥阴病即将解除的时间,一般在夜间二时至早晨六时之间。

    【评析】

    本条讲厥阴病的欲解时间。

    丑至卯,即丑、寅、卯三个时辰,较少阳阳升之时只前一个时辰。厥阴中见少阳,与少阳相表里。此时厥阴得阳气相助,故其病欲解于阴尽阳生之时。

    【原文】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①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注释】

    ①彻:治疗。

    【译文】

    伤寒,脉迟,病经六七日,而反用黄芩汤除其热。脉迟本属寒症,现在用黄芩汤再除其热,腹中会更加寒冷,按理应当不能饮食,现在反而能食的,这种症候名为除中,预后必然不好。

    【评析】

    本条讲寒症误用寒药,致成除中症。

    【原文】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①。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注释】

    ①其喉为痹:咽部肿痛闭塞。

    【译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