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
。又进一步说明,色与空不是二法,现象与本质不二。譬如水与波不二,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的关系,所现的影,就是能现的镜。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楞严经所谓色身、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不但真空自性与物质不二,而且与种种心念,也是不二的,所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有形之相,与无形之相,都与自性无二无别。影虽多种,同为实相。总之,觉性如宝珠,五蕴如珠体所现的五色。这就说明了色空不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是宇宙间事事物物的真理和实相。

    我们在观心、看念时,寂寂无念,即真空;了了常知,即妙有。若能于此处悟入,便能彻悟空有不二,性相不二,体用不二,寂照不二,逐步证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了。

    三、本体分

    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正是当人的本来面目。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又告舍利子:此五蕴诸法的真空实相亦即本觉理体,是本来无生,故亦无灭;本来不垢,故亦不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此六字,正显示人人本具的绝对心体。此心体离一切虚妄对待诸法人我、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分别既息,则无分别之妙智,昭然现前,非空非有,无实无虚,法尔如是,所以叫本觉,或本体。

    我们如能时时返照这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便知现前念念生灭的,无不是空华幻象,因而不取不舍,自然随顺法性,归于空寂。而念佛之人,执持一句名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声相依,明明历历,念念转化习气惑业,而达到一心不乱,这正是由观照般若,而达实相般若。所以般若与净土二门,毕竟不曾分家。

    四、妙用分

    此分由体起用,空一切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文中有许多名相,先作一下解释。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亦叫五阴,阴是能遮蔽真性的意思。前已讲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名十二处。根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六识;尘是染污的意思,能染污真性。十二处的处即方所,就是说根在内,尘在外,眼对色,耳对声,各有一定方所,也叫十二入,入是说根尘互相涉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十八界。界是说各成界限。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识为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成十八界。此蕴、处、界三者,通常称为三科。主要为了破凡夫我执,根据对色、心所迷执的偏重,而有开合的不同。

    文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简略之词,其内容即十二因缘,以前者为因,后者为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缘。无明是过去世的无始烦恼;行是依烦恼所作的行业;这二者是过去因。识是受胎的业识;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识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将出胎;触是二、三岁时,不识苦乐,而能接触外境;受是六、七岁时,能感受苦乐,这五者是现在果。爱是十四、十五岁时,生起强盛爱欲;取是到处求取;有是有种种新业。这三者是现在因。生是随业受生;老死是有生必有死。这二者是未来果。所以这十二因缘,包含著三世因果的道理,总不离惑、业、苦三道。凡夫是顺生死流,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顺次相缘,以至老死,是流转门。缘觉从十二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