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辨音菩萨
,专一到极点,把杂念、妄想都打下去了,把念佛这一念停住了,或者某一个观念停住了,这样才达到静。圆觉经看起来很容易懂,佛法就是如此。我问你,至静你做到了?其实,中国的老子也讲过至静,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生命的根本是静,静到了极点,才能够把握住生命的真谛,才能够恢复生命的本能。无论念佛也好,修止观也好,要先专一,才能修到静,静还不算,要达到至静,但是,我们有几个人真修到静?真修到静,则忘掉身体了,也的确可以祛病,因为静到极点,病也空了,受也空了,苦的感觉也没有了。很多人打起坐来,这里痛,那里痛,都在苦受之中,哪里静得了?真静的话,病苦也静了,烦恼也静了。妄想也静了。

    明代的憨山大师在五台山修行,住在溪边,溪水冲激,如万马奔腾,吵得不得了,定不下去,他一气,一气是我讲的,不大好听,意思就是烦死了,这样一吵就定不下去,这叫修行啊?干脆就在桥上打坐,一天,忽然之间,万簌俱寂,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这也是入定,入什么定?静的定。

    现在圆觉经提到至静,憨山大师当时这个境界算不算至静呢?不算。那么,怎样才算至静呢?这就要到楞严经去找了,楞严经里有观世音菩萨的音声入定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听一切声音,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也好,听汽车的声音也好,听自己的呼吸也好,听!听!听到入流亡所,进入法性之流,亡所,所听的声音听不见了,所入既寂,声音寂灭了,清净到极点,然后,动相,一切的声音;静相,没有声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了然无碍,一念不生。以上我只是作简单的解释,详细讲的话,不只如此。

    这样才接近于圆觉经的至静。真到达至静的话,不只如此。楞严经所谓的: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现世间,犹如梦中事。所以,圆觉经在这里讲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静极了,出现了般若智慧之光,自然证到了一切都是梦幻,便于这里,起菩萨行。走这条路线的菩萨,叫作先修奢摩他,先修止,后修三摩提,再修幻观的成就。【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这是另外一种路线的修法,由静而发慧。讲到静,一般人都会想到打坐,打坐只是修静的一种练习,打坐本身并不一定是静。真正的静必须忘掉了身体,忘掉了感觉,心念不动了。其实心念不动这个话是不对的,应该说心念静不下来了。心念静下来,忘掉了身体,忘掉了感觉,并不是无知。什么都不知那是昏沉,大昏沉!平常打坐所谓气脉发动,感觉舒服不舒服,这些是生理的反应,有此反应,已经不是静了,那是慢慢向静的路上走。静到后来,身体的感觉都没有了,静到什么样子呢?只能勉强以万里晴空作比方,没有一点云,没有一丝妄念,这才是静的境界。话讲起来很简单,有人一生,甚至好几年,能不能修到还是个问题。但也不一定,也有人一下子就到了,这也不是这一生修来的,那是过去前几辈子积累而来。

    这样静下来,到家没有?没有。下面有句话:证至静性,这怎么解释呢?学过唯识就懂得了,证至静性就是唯识所讲的证自证分,或称证自证量,什么叫证自证分呢?我们刚才拿万里晴空作比方,万里晴空,一点云都没有,这晴空哪里来的呢?还不是自己的心量变出来的,晴空是个境界,还要更进一步,证到能够变出万里晴空境界是什么东西,这个时候证到了,悟到了,才可以断烦恼,所谓顿断烦恼,就是跳出了生死。

    走这种修持路线的菩萨,叫作先修奢摩他,先修止,后修禅那。唐宋以来的禅宗大都是走这种路线。下面又是另一种路线:【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略说简介 >圆觉经略说目录 > 第八章 辨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