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东窗事发遭毒打
“贫僧使人估计,非千金而不能。故每月只取一厘之钱一文。若化得三万家善信,月月取足,每年有三百六十两,则三年之功遂。”
众人道∶“一月只助一文,三年内只出三十六厘钱,作此功德,何人不为?”便分派了地方,次日领了静海,逐门募化。人见事小,无不应承。正是∶
透顶乖人好佛爷,盖因作事必非佳。
若然布施能回护,菩萨原来是盗家。
不一两日,已贴了三万馀家。静海见事已妥,暗一自一欣喜,便於篷中朝夕诵经。到了月终这几日,就是收钱,而後将其换了银子。如此三年,整整收了千金。之後,便辞了众人,卷了东西,一路而归。
静海大喜,思忖道∶“我今有了这笔银子,何苦做和尚,不如蓄了发,娶个标致一妇一人,生男养一女一,做个人家。再将银子营运起来,怕不做个财主?只是这几根头发,一时如何得蓄,又在何处安身?”想了半晌,又道∶“我有个师弟静心,在吴江县万年寺出家,寻他住下,将银埋了,再捐些与他,住下年馀,将发养长,辞他而行,有何不可?”想定主意,遂至吴江县而来。
那日,挑了行李,正要经罗家门首,见屋内人多,皆吃着浆皮,又见一一妇一人灶上料理,且极是标致,正与人嬉笑,大扇风一情一。静海看在眼里,一时动火,思忖道∶“我正饥渴,何不去买碗吃,兼看看这一妇一人。”
静海遂一自一腰间摸出几文,走进门道∶“一女一菩萨,小僧过路饥渴,特来买求一碗,以解饥渴。”言罢,便将钱放於灶上。
秋花见是和尚,笑了一笑,忙盛一碗,送来道∶“出家人不要钱罢!”静海见他送来,忙用手来接,两只眼却滴溜溜看着秋花∶手儿纤细雪白,脸儿俊俏微红,一胸一儿隆起如峰,金莲儿窄细如线。秋花见这和尚眉清眼秀,更兼少壮年纪,遂有意无意看了几眼。
这静海欲一情一炽贪,却见人多,恐露相,又因行礼在外,便速吃完,不舍而去。遂一路寻思,颠头摇脑道∶“好个一妇一人儿!我若养起头发,讨得似他这般人物做妻子,死了便是快活的了。”
静海忽的想道∶“我何不去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虽不能身傍嫦娥,亦不可亲承他笑,或者有缘,亦不可知。”
想了片时,又道∶“他做这般生意,丈夫必然穷苦,只须如此这般,一自一然入我计中,必为我受用矣。”
毕竟不知到底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