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卷·强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①

    战国赵将李牧②,常居代、雁门③,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④皆输入幕府⑤,为士卒费。日击数牛享士,习骑射,谨烽火⑥,多间谍,厚⑦遇战士,约曰: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盗,辄入收保,不与战。如是数岁,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谓⑧李牧,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于是,复请牧。牧称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⑨五万人、控弦者⑩十万人,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万余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⑾

    【注释】

    ①能而示之不能:语出《孙子兵法计篇》。

    ②李牧:战国末赵国名将。长期驻守赵国北部边境,甚得军心,曾率军打败东胡、林胡、匈奴。赵王迁三年(公元前233年),因率军击败秦军有功,被封为武安君,后因赵王中秦国反间计被杀。

    ③代、雁门:代,郡名,地处今河北蔚县一带;雁门,郡名,地处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

    ④市租:马本及唐本皆作下租,今从王本和汪本。市租,谓收取租税。

    ⑤幕府:古代将帅出征,所设府署以帐幕搭设而成,故称将帅之府署为幕府。后世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如明清的督抚衙门,也称幕府。

    ⑥烽火:马本及唐本、汪本皆误为风火,今从王本。烽火,古代边防报警设施。当敌人入侵时,即在边境所筑的高台(烽火台)上烧柴或点燃狼粪以传报敌情。

    ⑦厚:马本及诸本皆误作后,今据史校改。

    ⑧谓:史籍原作让,《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英宗父名(允让之让)援引时改让为谓。

    ⑨百金之士:指敢于冲锋陷阵而获得重金奖赏的勇士。

    ⑩控弦者:指会拉弓射箭的射手。

    ⑾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提示】

    本篇以《强战》为题,旨在阐述在我强敌弱形势下作战所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兵力强大时,应当伪装成兵力弱小之状,以引诱敌人前来与我决战,我则以精锐部队实施突然袭击,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本篇所引能而示之不能系《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的用兵诡道十二法之一,实质是孙子示形致敌指导原则下用以隐蔽自己实力,调动敌人就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突袭歼敌的一种手段。这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有效战法之一。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在戍守北部边境期间,就是采用此种能而示之不能战法击败匈奴入侵军的。当时,李牧在加紧操练兵马,积极做好防御准备的前提下,严格规定部队:对入侵掠夺的匈奴兵,只准退守固垒,不准主动出击。他采用这种隐强示弱的方法,不仅迷惑了匈奴人,以为他怯懦弱小,而且还瞒过了赵王,误认他畏敌怯战。其后,李牧乘匈奴入侵军骄纵不备之际,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入侵的匈奴军,使赵国北部边境出现了十几年的和平安定局面。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兵多力强,可以伪装成兵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战奇略简介 >百战奇略目录 > 第二卷·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