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
29]这即是说,坐禅、禅定并不就是传统佛教所说的打坐工夫,而在于不着外境使内心不乱,外境既然都是虚妄的,又为什么要去执著它追求它呢?本性(佛性)本来就是自净自定的,所以只要自己离相不触境,就是做到禅定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因此,禅定工夫不可仅局限于打坐上,行住坐卧乃至一切日常生活皆是可以行禅定工夫的。依此,他对传统佛教的坐禅工夫进行了批评说:此法门中,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言不动。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却是妄也。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若修不动,不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30]既然坐禅就是不着境,外不着境内不乱即是坐禅,那么着心着净即是把心当作境,把净当作境,即是把心和净都当作相加以执著,然而心原是妄,净原无形相,所以看心看净皆是障道因缘,皆不能了见自己清净的本性(佛性)。坐禅本是性不动而不是身不动(指打坐),而迷人只知身不动(打坐),却开口即说人是非,这是违背了本性清净不动的道理的。可见,传统坐禅工夫是不能了见本性(佛性)成就佛道的。在这里明显也是从大乘空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思想出发对传统禅定工夫的指责。很显然这也是对禅宗北宗坚持传统禅定思想的批评。

    其五,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般若空观的无相说,到《坛经》的无相戒说。《坛经》一开首即说: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这是说,慧能根据般若空学,授予其弟子无相之戒。何谓无相戒呢?郭朋先生说:无相戒,意即无相之戒。下文所谓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所以所谓无相戒,亦即教人是离相而不是著相。按照佛教的传统教义,戒的基本含义有两个方面:一为止恶,即诸恶莫作;一为行善,即众善奉行。有恶可止,有善可行,表明都是有相的。既称无相,又何戒之有!所以无相戒云者,按照佛教的传统教义是说不通的。而慧能却要与人们授无相戒,表明他确是在宣扬由他开创的那种教外别传的禅法。[31]无相戒之说的确是慧能禅宗的独创,他一反传统的戒律,传统戒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皆是有相的,有具体规范的,而无相之戒,实即是无戒之戒,是慧能禅宗又一创新的表现。依此,慧能提出了无相忏悔和无相三皈依戒的思想。何谓无相忏悔呢?《坛经》说:

    与善知识说无相忏悔,灭三世罪障。大师(指慧能)言:善知识!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恶行,一时自性若除,即是忏悔。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痴染,除却从前谄诳心永断,名为自性忏。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疽疾染,除却从前嫉妒心,自性若除即是忏。[32]

    可见,这里所说的无相忏悔,指的是性(本心)忏,即是念念不被愚迷,愚痴、疽疾心所染,除却这一切,使清净本性不为云雾所覆,这就是忏悔,是谓自性忏,所以这一性忏,口说无益。至于无相三皈依戒,讲的也是性戒,而不是各种具体的戒相。何谓无相三皈依戒呢?《坛经》中说:

    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大师言: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以后,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迷外道。愿自三宝,慈悲证明。善知识!慧能劝善知识皈依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离财离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故,即无爱著,以无爱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妄念,虽在自性,自性不染著,名众中尊。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