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
。这一思想对尔后的中国佛学,尤其是我国禅宗思想,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楞伽经》中的真如缘起论学说,有的学者也把它称作为二心说。这是因为该经中一方面讲了真如佛性的如来藏,另一方面又讲了无始虚伪之恶习,它能熏染真如,显系是真如(真心)之外的妄心。由此可见,把它说成为二心说,并不是纯粹的真心一元论,这一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关于真如佛性和真如缘起的问题,之后在《地论》师中产生过争论。相传《地论》师有南道与北道两系,两系的思想似有差别。当时的《地论》师,一般亦多兼治《涅檠经》,而《地论》中也已涉及到了佛性论思想,所以《地论》师也讨论起了佛性学说,但由于史料缺乏,南北两道的思想究竟有何差异还很难详细地考察。正如吕激先生所说:地论师原来兼通涅檠,讨论过佛性问题。不过两系的著作,除南道的还略有残存外,北道的早已没有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仅能知道二家的主要区别在于:南道讲染净缘起是以法性(真如、净识)为依持,故与本有说(现果)有关系;北道讲染净缘起则以阿梨耶识为依持,同摄论师相近,认为无漏种子新熏,与佛性始有说(当果)有关系。[3]按此说法,南道主张佛性本有说,染净缘起以真如法性为依持,也即是说主张的是真如缘起论,强调的是真心一元论,并已突破了《楞伽经》的传统二元说。而北道的思想则趋向于摄论师的唯识学说,讲的是佛性始有说,主张阿梨耶识缘起,不同意真如缘起说。以此可知,地论师南道一系在真如缘起论上,又要比《楞伽经》进了一步,向真心一元论方向发展了去。
相传为真谛所译的《大乘起信论》,一般学者皆认为是中国僧人所写的著作,也是中国佛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亦坚持真如缘起论,并把真妄二心统一了起来,提出了一心开二门的思想。《大乘起信论》: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即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4]又说:
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5]
这即是说,一心法有两种门,一为心真如门,一为心生灭门。心真如门为体,心生灭门为用。这即是用体用不可分离的关系来解释二心(真心和妄心)的关系。所以说二门皆总摄一切法,这是因为二心不可分离的缘故。然而两者相比较,则以心真如门为根本为本体,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而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6]由此可见,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唯一的一个真如之心,其他皆是真如心派生物。由此可见,《大乘起信论》确是主张真如缘起论和真心一元论的。这一真心一元论可以说在禅宗经典《坛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敦煌本《坛经》中说:
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又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7]
等等说法,皆说明慧能是一位佛性论者,而佛性即是真如、法性。慧能更把真如佛性视作为人的本心,提出了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即可成佛的思想。那么真如佛性(或称本心、本性)与一切万法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坛经》中在讨论自法性中有三身佛时说:
向者三身(指法身佛、化身佛、报身佛)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迷不见,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中三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