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和谈意明
宋夏两国交战多年,宋军屡战屡败,不仅丧失土地,而且损兵折将,因此宋朝打算跟西夏和谈。可此时的李元昊接连取得三场大捷,声势大振,一心想要称霸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同意跟宋和谈吗?
几场大战下来,李元昊也明白,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以夏国国力之贫弱,欲求全面战胜宋朝,绝对没有可能。李元昊、张元最大的梦想不过就是亲临渭水,占据长安而已,没想过杀入潼关,占领汴梁,做中原之主。李元昊深知,现在我军虽胜,但经济利益损失巨大,得不偿失,如果能够跟宋朝谈和,当然是好事了。再有,战争使西夏国力耗尽,物价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活不下去了。而且伴随着战争的次生问题,就是灾荒。征发兵马去打仗,农牧民都上前线了,庄稼没人种,牛羊没人放牧,自然就会产生灾荒。战争爆发之后,宋朝停止了与西夏的边境贸易,关闭了榷场,西夏境内的大量生活必需品,比如布匹、茶叶、粮食,都不能自给。宋朝一使用经济制裁手段,效果明显,西夏的生活必需品奇缺。因此西夏也希望跟宋朝议和,摆脱困境。
宋朝自定川寨战之后也意识到了,夏国绝非蕞尔小丑,可一鼓殄灭。范仲淹上书朝廷:“兵马精劲,西戎之所长也,金帛丰富,中国之所有也。礼义不可化,干戈不可取,则当任其所有,胜其所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五)西夏的长处就是兵马精劲,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跟他打仗,他豁得出去,咱们豁不出去。我们的长处是什么呢?金帛丰富。天朝上国,有的是钱,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既然跟李元昊讲理讲不了,打又打不过。那咱就花钱买个太平吧,他打咱的目的不就为了黄白之物吗?给他一点儿,别打仗了,双方少死人,天下太平。咱们跟辽不就这样做的吗?跟西夏有什么不可以的呀?宋仁宗思之再三,觉得范仲淹所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