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转型“软着陆”?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科学游戏”。
一个循环经济“示意模型”特别显眼。
“原煤——洗选——精煤——炼焦炭——炼钢——化工产品——废水——洒水灭尘、灌溉绿地……”
其中,在用焦炭来炼钢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以生产数十种精细化工产品。在第二环节,也就是洗选精煤的同时,可产出煤矸石、中煤,进而可以燃烧发电。而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等用来制砖,从坑下抽出的煤层气接着还可以发电,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再继续被回收用来洒水灭尘、灌溉绿地……
当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机嫁接时,科学家在实验室演绎的科学“游戏”将会变成三晋大地改天换地的“科学利器”。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这正是山西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梦想:把资源“吃干榨尽”!
至此,一个叫做“循环经济”的关键词,映入人们的视野。
山西推行“晋煤大整合”的战略举措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于是,在坊间地头,在庙堂山野,人们言“‘循环经济’必言山西”。
“循环经济”的概念解释是这样的:
它又称“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核心要义是: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通过在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在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从而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正是当下我们推崇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而当地把“煤产业链条”正在进一步拉长,把“煤生产”科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正是这一理念的科学践行。比如,各生产环节的产品将会“物归其用”:煤矸石用来发电,粉煤灰用来制砖,回收的焦油用来制粗苯。而给人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在这样一个煤的加工和再加工生产过程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煤”的身影。
当科学发展理念成为统领思想风暴的先锋,它必将会在人们的理性践行中迸发出无穷的进取之力。
至此,在当地,一批以“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也就是说,这里已形成“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焦炭——化工”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现代化煤炭企业未来的科学规划中,矿区的生产过程将会达到“烟囱不冒烟”,“锅炉不冒火”的状态。
用专家的话来说,山西煤炭产业的“软着陆”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眼前这种久违的“绿色”转型。
至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通过一代的山西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昔日脏、乱、破、败的煤矿景观将会变成“矿区像花园”;昔日在危机四伏的采煤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将会实现“矿工像白领”的美好愿景。
至此,还可以再想象,山西经济的“煤”好“煤”天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