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六十一
开皇十六年,又置房山县,以县西北山为名。其城内实外险,一名嘉阳城。义宁元年,置房山郡。唐武德元年,置岳州,领房山县;四年,州废,县属恒州。至德元年,改为平山,仍以恒州为平山郡。房山。隋《图经》云:“岭上有王母祠,甚灵,俗号为王母山。后汉章帝元和三年,幸赵祠房山。”即谓此也。在县西北五十里,濊水出焉,亦谓石臼水,又谓之鹿水。出行唐,东入博陵,谓水刀沟,一谓之袈裟水,又从此过石潼山,南流入滹沱河。前燕慕容隽时,房山王母祠前大树自拔,根下得玉圭璧八十三颗,光色精竒。隽以为神岳之命,遣尚书段勤以太牢祭之。每祀,有一虎往来祠侧,性颇驯狎,不害于物。在县东二十里。

    灵寿县。西南五十里,旧一十五鄊。本中山国。《土地十三州志》云:“灵寿,中山桓公新都。”《系本》又云:“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按中山武公本周之同姓,其后,桓公不恤国政。晋太史余见周王,王问之诸侯,孰先亡?对曰:“中山之俗,以昼为夜,淫昏康乐,以臣观之,中山之君其先亡乎!”其后魏乐羊为文侯将,攻拔中山,封之灵寿。《史记》:“赵武灵王以惠文王三年灭中山,迁其君尚于肤施。”是也。汉于此置灵寿县,属常山郡。义宁元年置燕州。武德四年,州废县属井州;七年,州废属恒州。旧县城,在今县西北,即古邑城。晋移于此,今废城尚存。滹沱水。在县西南二十里。石潼山。小而峻,三面削絶。一谓五岳山,又为五台之称。五峯。在县西北,形类台观。学道者多居之,有精舍,即文殊行道之所也。又有袈裟水出焉,又曰:五台峻峙,唯南面麤可跻陟。卫水。《禹贡》曰:“恒卫既从,大陆既作。”《水经注》云:“卫水出常山灵寿县西,东北入于滹沱河。”派水。经白羊山,山之下有白石如羊,头角身足粲然逼真。从行唐县东过温泉,入房山界也。牛饮山,莬台冈。在邑界。

    行唐县。北七十里。旧八鄊。本赵南行唐邑。《史记》云:“赵惠文王八年,城南行唐。”秦为真定地。汉初割真定地置为县,因旧名,后汉因之,属常山郡。后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太和初,移置如夫人城。孝昌四年,复行唐县于旧城,即今理是也。唐长寿二年,改为章武县。神龙初,仍旧为行唐县。至大厯历三年,于此置洹州,以界内洹水为名。割恒州灵寿、定州恒阳二县以隶焉;至九年,废洹州,县复旧。梁开平二年,改为章武县。后唐同光初,复旧。晋改为永昌县。汉复旧名。滋水。在县北十六里,隋《图经》云:“行唐县,滋水经其境。”鹿水。隋《图经》云:“行唐县,鹿水东入,谓之木刀沟,经石潼山。”仙人岩。晋《太康地记》云:“故行唐县西北,有仙人岩。”滹沲水。出州西,至忻口而东出房山县界,其源自派山下理所湁潗两渠,至下博,非方舟不济矣。轮井水。《水经注》云:“行唐城上西南隅,有大井若轮,水深不测。”王山祠。《水经》云:“行唐城内北门东侧祠后有神女庙,前有碑。其文曰:‘王山将军,故燕、蓟之神童,后为城神。’圣女者,此土华族石神夫人之元女。赵武灵王初营斯邑,城弥载不立。圣女发叹,应与人俱遂。妃、神童潜刋真石,百堵皆兴,不日而就,故祀此神。后之灵应不冺焉。”夫人城。《晋太康记》曰:“行唐县北二十里有夫人城,即王神女所筑。”

    九门县。东三十里。旧八鄊。本战国时赵邑。《战国策》云:“本有九室而居,赵武灵王改为九门县。”《史记》云:“赵惠文王二十八年,蔺相如城九大城。”是也。汉于此置九门县,属常山郡。高齐省。隋开皇六年,重置。唐义旗初,于此置九门郡,后废,以县属恒州。抱犊山。隋《图经》云:“九门县有抱犊山,在新市城西,通蔺相如故宅,故曲而避之。”望风台。赵武灵王筑,以望齐及中山,亦曰寒台是也。滹沲水,在县北四十九里。滋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