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河北道六
澶州德清军通利军。
澶州。今理顿丘县。本汉顿丘县地,在魏之州南,当两河之驿路,今县北古阴安城是也。唐武德四年,分魏州之顿丘、观城二县于今理,置澶州,取古澶渊为名,又分置澶水县。至贞观元年,废澶州,以澶水县依旧属黎州,顿丘、观城还魏州。大历七年,魏州节度使田承嗣又奏置澶州,领顿丘、清丰、观城、临黄四县。梁及后唐,皆以刺史理之。晋天福三年,升为防御州,仍自旧州移于此,夹河造舟为梁。至九年,升为镇宁军节度。汉干佑元年,移就得胜寨故基,至周世宗又移于今理,皇朝因之。
元领县四,今六:顿丘、观城、清丰、临河、相州割到。濮阳、濮州割到。卫南。滑州割到。一县废:临黄。入观城。
【州境】东西一百八十里。南北一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东南至东京二百五十里。西南至西京六百七十里。南至长安一千五百里。东渡河至濮州范县一百一十里。南渡河至滑州韦城县一百三十里。西至相州内黄县七十里。北至魏府一百一十里。东南至曹州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卫州二百五十里。北至相州临河县八十里。东北至魏府朝城县九十四里。
【户】唐开元户:七千三百。皇朝户:主一万九千三百一十七,客四千二百二十三。
【风俗】《左传》:“吴季子过卫,见蘧伯玉曰:‘卫多君子。’”
【人物】汉京房。顿丘人。
【土产】角弓。贡。凤翮席。桑白皮。香附子。茅香。胡粉。贡。
顿丘县。旧三十乡,今五乡。本汉旧县也。因县东北顿丘为名,属东郡。故《诗》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即此也。旧城在今县北,谓之阴安故城。晋为顿丘郡。隋属魏郡。唐武德初,割属澶州。州废。还魏。大历七年正月,勅魏州之顿丘县又置澶州,即今郡理。晋天福三年,随州移于今理所。秋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山海经》云:“帝喾葬于秋山阴,今陵现存。”鲋鰅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今名广阳山。《山海经》云:“颛顼葬其阳,九嫔葬其阴,四蛇卫之。”鲋鰅山者,盖今广阳山之别名也。按《郡国志》云:“颛顼所葬,俗名青冡山焉。”干城,《郡国志》云:“卫县有干城,《诗》所谓‘出宿于干’。”五孝城。孙盛《杂语》曰:“五郡孝子,中山魏郡巨鹿赵国人也,并少去乡里,孤,无父母所托,相遇于卫国,因结兄弟,朝夕相事,财积数万,乃于空城见一老母以扫粪为事,兄弟并拜为母。卫大夫祠,在县北十里戚城东,即仲由也。《左氏传》杜预注:“子路为孔悝邑宰。”今庙在此。泉源祠,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故卫诗云:“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卫女思归之处也。”鐡丘,在县西北五里。按《春秋》:“晋赵鞅纳卫太子蒯瞶于戚,与郑战,蒯瞶登鐡丘而望之,蒯瞶惧,自投于车下。”杜预云:“铁丘,名也,今县北十里,有蒯瞶台。”孔悝墓,在县北三里。《春秋》云:“孔悝为卫卿。”颛顼陵,在县西北三十里。帝喾陵,在县西北三十里。王莽河,在县北十里,上接清丰县界,下入南乐县界。淇河,在县北五里,上接清丰县,下入观城界。金堤。在县北十里,上接清丰,下入南乐县界。
观城县。东北七十里,旧二十乡,今八乡。汉观县,古之观国。《左传》曰:“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国语注》曰:“观国。夏启子大康之弟所封,在卫县,夏衰,灭之。”汉以为县,属东郡。后汉改观为卫国县,属东郡。隋开皇六年,改卫国县为观城县,属魏州。唐武德四年,以观城属澶州,州废,还魏州。大历初复隶澶州。敦丘,在县南二十里。《尔雅》云:“丘,一成为敦丘。”放鹤池,在县西南五十六里,古老相传卫灵公养鹤之地。委粟城,在县东南六十七里。《汉书》云王翁孺免归为粟里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