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驰名
    很多民营企业家眼中,甚至认为1992年的每天都是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民经商的时代。

    温州,更是如此。

    第二次创业蜕变

    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时光,从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温州度过了第一次创业阶段:温州民营经济从实力上而言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温州整体上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到1990年,民间金融资本合计超过了100多亿元;市场经济形态日趋成熟,由市场调节的商品达到97%以上;在农村,“一乡一品”和“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布局基本定型,总产值超5亿元的乡镇1994年有20多个;一批饱受市场磨砺的民营企业家的素质逐步提升,其领导的企业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江湖风雨十年灯。第一次创业,在草根中起家,在打击中发展,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弊端,都让温州上上下下无法回避:由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没有蜕去规模小、档次低、质量差的积垢,没有品牌化;企业形式上,受地域局限大,影响力不够,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从经济发展环境来看,基础设施滞后,地区差距拉开,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

    在80年代末,温州经济发展过快,而问题频出,之后又经历“1989年风波”以及三年治理整顿,一时间陷入黯淡的温州经济似乎在等待一个柳暗花明的新春天。

    1992年2月,邓小平用四天时间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讲话”中,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随后,一篇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长篇通讯文章被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人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春天真的来了!

    春风从南方吹到了温州。稍有沉寂和收敛的温州立即回暖,“让改革来得更猛烈些”成为共同的心声。这一年,温州正式获批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温州人不再掩藏自己的锋芒,个体户、小老板、企业家纷纷抛头露脸,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番。各地取经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来温州考察的访客一度达到50万人次。温州全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热火朝天中展开,期待已久的金温铁路正式开工。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一个叫王均瑶的温州商人终于实现了自己“胆大包天”的创业梦想。

    常年在湖南忙于推销业务的王均瑶每逢春节前夕,都会为购买回温州苍南家乡的火车票伤神。在同乡“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的一句嘲笑中,王均瑶种下了一个创业的金点子。

    1990年,温州机场正式通航,王均瑶决定将“点子”付诸行动。经过9个月的准备沟通申请,这位24岁的温州青年,怀揣着身份证和温州市政府开具的证明,第一次迈进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在盖完100多个图章后,一架从湖南飞来的“安-24”银鹰降落在温州永强机场,王均瑶首开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先河。

    第一年包机为王均瑶带来20万元的利润,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更坚定了王均瑶的信心。这年春天,他请人设计了一个“龙头”商标,正式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

    1992年4月6日,《温州日报》报道了王均瑶的创举:《手中无飞机却能搞“空中调度”——苍南农民创办天龙包机业务公司》,引起一时轰动。在第二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一道新生的谜语出现,谜面——“胆大包天”,谜底——“王均瑶”。美国《纽约时报》更是做出极高评价:“王均瑶超人的胆识、魄力和中国其他具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可以引发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简介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目录 > 第三章 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