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三、陨星的研究说明了什么
葛亮命令全体将士在船上擂鼓呐喊。曹操听得报告,立即下令,调水寨和旱寨的弓弩手约10000余人,乱箭射向诸葛亮的船。诸葛亮命令将士将船逼近水寨受箭,并继续擂鼓呐喊,而他则在船中同鲁子敬饮酒取乐。等到太阳升起,大雾散开,诸葛亮命令收船撤回。20只船两边的稻草人上,排满箭枝。

    就这样,诸葛亮毫不费力按时交上10万枝箭。周瑜听了鲁子敬的汇报,大惊失色,仰天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在这场诸、周的斗争中,诸葛亮从容镇定,进退自如,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我们不禁要问:诸葛亮果真神机妙算吗?他是怎样做到料事如神的呢?

    原来,诸葛亮掌握的自然和军事方面的理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懂得一点气象学,掌握了一些气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立军令状时,他就预见到三天后必有大雾;他还懂得一点军事学,掌握了曹操用兵的特点和规律。他料定曹操在大雾中肯定不出兵,只会以乱箭射对方。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个指导作用是在理论付诸实践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理性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并且理性认识也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理性认识产生以后,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的基本正确,有的部分正确,甚至有的完全错误。那么究竟哪些理性认识正确,哪些理性认识错误呢?在没有实践检验之前是不能确定的。一种理论在没有得到实践检验之前,即使有一定根据也只是一种假说,有待验证。因此,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检验认识,正确的被证实,错误的被发现和纠正,不完全的得到充实,这样才能使认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比如,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化学界曾经流行过一种“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放出燃素和生成残渣的过程。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大量实验,提出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的化合作用的理论,从而彻底推翻了“燃素”说。

    社会科学理论,同样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并且在实践中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在情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后,甚至要完全放弃旧的理论。这是因为,整个世界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前人提出的理论,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也往往会因情况的变化而不能不做适当的改变。

    比如,中国革命就没有照搬苏联的经验,虽然总的来说走的是十月革命的道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却有很多独创,如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等。这些就是根据新情况而做的补充和发展。

    又如,曾经在战争时期行之有效的供给制度,在建设时期实行起来就有很多弊病,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原则取而代之。不从实际出发,照搬别人的经验,是教条主义;抱着已经过时的老经验不放,是经验主义。这两种做法,都会在实践中遭到损失。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不至于僵化。

    由此可见,人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并且,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经过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过程,才能实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也才能使认识本身得到检验和发展。

    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应该懂得,为什么从古到今人们总在不停地摸索、研究,希望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原来就是为了运用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世界的改造已经遍及全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目录 > 十三、陨星的研究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