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片新的天地”
北平,真的又回来了!
一夜醒来,他好像是在梦中。此刻,他站在北京饭店的窗口,向外望去。长安街上洒满了阳光,虽然依然还是老样子;但是,他却感到它变了。他说不清楚什么地方变了,而的的确确感受到这座古城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的一切,都引起他的回忆。颐和园、北海的秀丽风光,前门大街的吵嚷,广和楼喧天的锣鼓,还有清华园,三座门大街14号的小院,都曾留下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足迹。15年前,当他告别北京去天津谋生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光怪陆离的人生,焦灼不安的心情,心里总像有一块石头沉沉地压着。在抗战中,他的梦魂曾在北平城缭绕:一片泠泠的鸽哨声,单轮水车在胡同里“吱溜溜、吱溜溜”的声音,还有磨刀磨剪的呼叫……那时,他只在梦中见到北平,在剧本中写到北平,如今,又都真真切切展现在他眼前了。是一片新的生活,是一片新的天地。
他还不晓得以后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但却充满了期待和展望。
在回到北平不久,好像不是他在生活,而是生活把他卷入一种愉快而紧张的漩流里,迅速地旋转,向前。他是那么繁忙,简直容不得他思索,带着他欢快地奔腾前进。只要看看他的时间表,就知道他生活在怎样一种空前的快速节奏之中。
3月22日,他参加了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家的首次聚会——华北文委和文协举行的会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也是文艺界朋友们的盛大聚会。就是在这次大会上,郭沫若提议召开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3月24日,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曹禺被推举为42名筹委之一。
3月29日,曹禺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和平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
4月21日,有曹禺参加的和平代表团成员共40人,因法国当局只给八个人发入境签证,其它代表因此受阻不能去巴黎开会。这些受阻代表便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开会,与巴黎和平大会同时举行。曹禺在布拉格参加了大会。
5月初,中国和平代表团在世界和平大会闭幕后,又赴苏联列宁格勒等地参观,于5月21日经哈尔滨回到北平。此行,使曹禺既看到苏联所受到的战争创伤,又目睹苏联人民在战后建设社会主义的繁荣景象。
5月4日,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总会,曹禺当选为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
6月15日到19日,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6月30日,出席第一次文代会预备会,当选为大会提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大会主席团成员。
从上述日程表中,可以看到曹禺当时忙碌的生活内容和紧张的工作节奏了。他原来是一个地道的自由职业者、作家兼教书先生。可以说,他毕生还未曾经历过这样一种新的工作,新的生活节奏,由此而奠定了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格局。尽管他还要从事创作,但基本上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文艺活动家了。在他写给老朋友佐临的一封信中,多少可看到他到北平不久的一段时间内的想法和感受:作霖、培林:
许久未通音讯。我到了北平11天,就参加和平代表团,去了两个月,匆匆忙忙在苏联、捷克转了一趟。回到北平是5月25日,正是上海解放的那一天。一直是惦念着你们,不知在战争期中你们在上海如何过的,我希望你们没有受到什么惊吓。
我和柯灵收到你们的电报相当迟了,大约因为那地址不十分对的缘故。我们两个住在北京饭店,本想立即复电,又念二三个字说不明白,不如写信的好。
文华公司现在照常进行否?如何进行?我料想,刚一解放,沪上电影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