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解放包头
    十月十一日,兵团在丰镇附近召开入绥以来的第一次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部队进入绥远后的情况,根据毛主席“一年以内经营好全绥远”的战略方针,研究确定了下一阶段的行动部署,决定留一部于集宁、兴和地区掩护开辟地方工作,巩固绥东已解放的广大地区外,集中第一、二、六纵队和第八纵队一部深入绥远腹地,向绥西、绥北进军,首先攻占陶林、武川、乌兰花、毕克齐、察素齐、磴口等城镇及周围广大地区,继而乘胜夺取包头,拔除绥西敌军的重要据点。

    十月十四日,我二纵奉命由官村地区向绥西进发。进军十分艰苦,那时,江南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而绥远已进入了冬季,早晚与中午气温相差二三十度。正如民谣中唱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草原上朔风呼号,凌厉刺骨,万木凋零,到处一派寒冬景象;有时夜间温度骤降到零下一二十度,战士们刚刚穿上棉衣,棉鞋、棉袜还未运到,大家赤脚穿着单鞋,行进在塞外草原上。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描绘的塞外行军的诗句那样,“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凛冽的寒风,透过棉衣象刀子一样割人。行军中,战士们不但要忍受寒冷的侵袭,还要经受饥饿的考验。部队虽带有银元、布匹,但当地群众粮食匮缺,虽有钱物,亦无粮可买。我军在长途行军中消耗的粮食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遇到缺粮区只好受饿。行军途中喝水也是个大问题。绥远有些地区多苦水,乍看起来河水、湖水碧绿晶莹,清澈诱人;可是,用手捧点水一喝,又苦又涩,所以,有的地方群众饮用水都靠挖地窑把夏秋两季的雨水和冬季的雪储存起来,以供全年饮用,真是“滴水贵如袖”。

    为了保护群众利益,纵队指示各部队要尽量少用群众储水,在缺水严重的地区,部队不得不饮用又咸又涩的苦水,有的同志喝多了,便引起肚痛腹泻;有的同志用以洗手、洗脸、洗脚,寒风吹过,皮肤红肿龟裂,一道道血口子渗出了血水,痛痒难忍。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广大指战员始终不忘我军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绥西进军中,我们看到当地群众生活十分贫困,糠菜半年粮的状况相当普遍,有的一家老小只能裹着破被偎在炕上过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指战员们尽管自己忍饥挨饿,但是仍然节衣缩食,抽出大量的衣服、鞋袜和米面支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绥远群众。由于国民党的欺骗宣传,进军初,群众对我军存有疑虑和恐惧心理,为了以实际行动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扩大我军影响,西进中,许多部队坚持夜间宿营在群众的牛棚里、屋檐下、门洞里、草堆边,度过了一个个滴水成冰的寒夜,天亮后还要帮助群众打水扫地,做群众工作。

    我军的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他们认清了我军的本质。饱尝国民党反动军队敲诈勒索、欺压盘剥之苦的贫苦农牧民激动地拉着我军战士的手赞誉我军是“共产党、毛主席派来救苦救难的菩萨军”。他们不怕敌军的威胁恐吓,纷纷组织起来,主动为我军带路,组织担架,侦察敌情,筹集粮款,支援我军作战,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了鼓舞我军胜利进军的巨大动力。广大指战员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寒冷、饥饿和风沙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百折不挠,英勇进军,士气始终非常高昂。

    十月二十二日,我纵队前进到包头以东之瞪口、沙尔沁一线,并迅速攻占该地,旋即挥军西向,直逼包头。我军的神速进展,大出敌军意料,包头守敌邓宝珊部恐遭围歼,当我军刚接近包头外围时,便于二十三日夜间仓惶弃城西逃,五旅乘势进抵市区,解放了包头市。这时,绥西陶林,武川,乌兰花,托克托,和林,萨拉齐,察素齐等城镇也已为友邻纵队攻占,归绥到包头间的大片土地均为我军解放。

    包头,是绥西重镇,位于黄河河套北岸、平绥路西段终点。公路可西通宁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简介 >李志民回忆录目录 > 解放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