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生命进行曲
学习。他在研读《地质学原理》时,被书中的观点深深地吸引住了。汉斯罗在向达尔文推荐这本书时,曾一再嘱咐他不要相信赖尔关于地质渐变的思想。可是现在,达尔文不仅接受了赖尔的理论,而且还试着把书中的部分观点推到更大的范围中去。面对观察到的现象,他想,既然地质在缓慢地变化着,那么物种是不是也在不断变化呢?达尔文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这—天,“贝格尔”号来到了南美洲西面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发现这些岛上栖居着一种小鸟,但每个岛上的鸟又各不相同,他们有的喙长、有的喙短、有的喙尖、有的喙弯。达尔文感到很奇怪!每个小岛之间的距离并不很远,一般只有几十里,它们的地质构造、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都很相似,那么,为什么同一个物种会有这么多的差异呢?

    达尔文对这些小鸟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研究,他发现这些小鸟与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类小鸟相似,此时,关于物种可变的想法又袭上了他的心头。达尔文认为:原来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种小鸟在迁徙到不同岛上之后,由于在各岛上取食的方式不同。它们的喙也就变得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鸟吃躲在缝隙里的昆虫,那它的喙就会又细又长。由于环境的不同,一种小鸟就会变成多种类型。就这样,达尔文摒弃了物种不变的教条,得出了物种变化的结论。

    1836年10月,环球考察结束了。达尔文踏上了阔别5年之久的国土。

    这次远航是达尔文一生中的大事,并由此决定了他以后的事业。当父亲见到了儿子后,惊讶地说:“他思想上的变化是多么巨大呀!”

    然而,他在这次漫长的航行中,却历尽了千辛万苦。船上的粮食既不够吃,又难以下咽;由于经常吃发霉变质的食物,达尔文直到去世前还常患阵发性呕吐病。他在登高山、进密林、上孤岛进行考察时,还常被毒虫咬伤,有几次竟一连几天都喝不上一口水。达尔文还常受严重晕船的折磨。为了科学事业。达尔文终于坚持了下来。

    达尔文回国后,立即着手整理环球航行中搜集的大量资料,同时还在考虑生物的进化问题。关于生物进化的思想,古已有之,但是,生物到底是怎样进化的?在当时还没有弄清楚。为了揭开物种起源的秘密,他开始收集动植物在家养条件下变异的事实,他自己还饲养了各种不同的鸽子。通过研究,他得出了人工选择的理论。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某种符合自己要求的变异,淘汰其他变异,经过多年的积累,就可以使微小变异成为显著变异,培育出新品种。人工选择导致了物种的改变。达尔文注意到中国古书里就有了人工选择的记述,并且说中国人曾运用这一原理培育出了许多动植物的新品种。

    但是,大自然中的物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达尔文想,是否也存在一种类似人工选择的过程呢?

    1838年10月,达尔文为了消遣偶然读到了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书中提到的“生存斗争”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由于长期不断地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达尔文对生物界中到处都存在的“生存斗争”并不陌生。在这种斗争中,有利的变异常常容易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就常常易丢失,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比如达尔文曾经注意到海洋小岛上的无翅昆虫特别多。他认为这是由于强大的海风经常会把有翅类型吹落海中,起了选择作用;而无翅这一变异类型却得以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也就是说,最能适应环境的就能够生存下去,相反则被淘汰,即优胜劣汰。达尔文把这种过程称为“自然选择”。通过自然选择,一个物种就会发展成另外一个或多个物种,从而实现了生物的进化。

    1844年,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已基本定型,他就开始著书立说,1858年夏天,在他大约写到《物种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自然观纵横谈简介 >自然观纵横谈目录 > 四、生命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