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01 句子与主旨
02 找出关键句
03 找出主旨
04 找出论述
05 找出解答
06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书的世界与生意的世界一样,不但要懂得达成共识,还要懂得提案。买方或卖方的提案是一种计划、一种报价或承诺。在诚实的交易中,一个人提案,就是声明他准备依照某种模式来做事的意图。成功的谈判协商,除了需要诚实外,提案还要清楚,有吸引力。这样交易的双方才能够达成共识。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他断言某件他认为是真的事,或否定某件他判断是假的事。他坚持这个或那个是事实。这样的提案,是一种知识的声明,而不是意图的声明。作者的意图可能在前言的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就一部论说性的作品来说,通常他会承诺要指导我们做某件事。为了确定他有没有遵守这些承诺,我们就一定要找出他的主旨(propositions)才行。
一般来说,阅读的过程与商业上的过程正好相反。商人通常是在找出提案是什么后,才会达成共识。但是读者却要先与作者达成共识,才能明白作者的主旨是什么,以及他所声明的是什么样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会与文字及词义有关,而第六个,也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与句子及提案有关的规则。
第七个规则与第六个规则是息息相关的。一位作者可能借着事件、事实或知识,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我们也是抱着对作者的信任感来阅读的。但是除非我们对作者的个性极端感兴趣,否则只是知道他的观点并不能满足我们。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如果是这本书、这个主题让我们感兴趣,而不是作者本身,那么我们不只想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因此,第七个规则与各种论述(arguments)有关。一种说法总是受到许多理由、许多方法的支持。有时候我们可以强力主张真实,有时候则顶多谈谈某件事的可能。但不论哪种论点都要包含一些用某种方式表达的陈述。“因为”那样,所以会说这样。“因为”这两个字就代表了一个理由。
表达论述时,会使用一些字眼把相关的陈述联系起来,像是:“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就会那样。或“因为”如此,“所以”那样。或“根据”这个论述,那就会如此这般。在本书较前面的章节中,也出现这种前后因果相关的句子。因为对我们这些离开学校的人来说,我们了解到,如果我们还想要继续学习与发现,就必须知道如何能让一本书教导我们。在那样的情况中,“如果”我们想要继续学习,“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如何从书中,从一个不在我们身边的老师那儿学习。
一个论述总是一套或一连串的叙述,提供某个结论的根据或理由。因此,在说明论点时,必须要用到一段文字,或至少一些相关的句子来阐述。一开始可能不会先说论点的前提或原则,但那却是结论的来源。如果这个论述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是从前提中推演出来的。不过这么说也并不表示这个结论就一定真实,因为可能有某个或所有的前提假设都是错的。
我们说明这些规则的顺序,都是有文法与逻辑的根据的。我们从共识谈到主旨,再谈到论点,表达的方法是从字(与词)到一个句子,再到一连串的句子(或段落)来作说明。我们从最简单的组合谈到复杂的组合。当然,一本书含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就是“字”。但是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连串字的组合,没有错,却并不恰当。书中也经常把一组组的字,或是一组组的句子来当单位。一个主动的读者,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