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特稿:志丹的女儿真像志丹
“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那里人人都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当年震撼世界的名著《西行漫记》中描写的“小元帅”——刘力贞,长大后未能像父亲刘志丹那样金戈铁马,驰骋疆场。1979年,在父亲与战友创建的西北根据地——红军长征“落脚点”的这块热土上,她被人民代表推选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任三届14年,又继任陕北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16年,成为治理父辈打下的人民江山的杰出公仆。
新中国六十华诞前夕,刘志丹被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中央部委联合推荐,进入“百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候选名单。8月19日,记者又一次走进西安朱雀路干休所,看望被周恩来誉为“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的这位人民英雄的独生女儿,倾听她对祖国母亲六十华诞的祝福和汇报。
八十高寿的力贞大姐,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睿智、幽默、平和又不失犀利。深邃的双眸和挺直的鼻梁,酷似墙壁挂像上刘志丹的容颜。我脱口而出:您真像您的父亲。大姐笑了,脸上荡漾着幸福和自豪,沉醉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在延安上学时,父亲的老战友见面总是说,贞娃真像老刘。脸像,走路稍右侧身子,右手一甩一甩的,活脱脱一个‘老刘’。”
形像,神更像父亲的力贞大姐,继承了父亲对信仰的忠贞,对人民的挚爱及人品、风骨。她说:“烈士子女肩负着两代人对人民的责任和义务,服务人民,丝毫不敢懈怠。”她4岁随母亲到陕甘根据地,16岁入党。64年来,她把“刘志丹的女儿要像志丹”作为人生最高目标,孜孜追求。陕西人民心目中,刘力贞是一个情系患者、医术精湛的好医生;一个心里装着老百姓冷暖安危、勤恳服务人民的好公仆;一个无愧父辈英名的事业传承人。老百姓的口碑,是她用朴实无华的言行赢得的。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梁星亮教授以自己多年与刘力贞的接触,深有感触地说:“刘力贞不仅有父辈光环,她的人格魅力,对陕西人民的奉献,同样光彩照人,有口皆碑。”
服务人民需要有真才实学,力贞大姐延安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49年考入哈医大,又转人中国医科大学。1956年,考上上海医学院副博士研究生,后在西安医学院任教。任教期间又师从名中医学习民族传统医药,融贯中西医术,积累了为人民服务的雄厚资本。
当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力贞大姐久藏心中的职业理想。1929年底,力贞大姐出生在保安县(今志丹县)的穷乡僻壤。父亲闹革命长年在外奔波,哪里顾得上家。她从小体弱多病。力贞大姐还记得生病时,母亲采回一大把艾叶,在她头顶、身上炙,疼得她直哭,身上留下累累的烫痕。最令她终生难忘的是弟弟的惨死。1935年秋,红二十五、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三军在延川永坪镇会师,她和弟弟蛮娃突发高烧。一位从国民党军队俘虏过来的军医给他们姐弟俩服了一种药丸,她服后呕吐不止,不满1岁的弟弟于当天就命丧黄泉。事后这位以药投毒的军医逃跑了。力贞大姐的母亲悲痛欲绝,紧紧搂着她泣不成声:“啥时候,我们能有自己的医生,自己的药啊!”弟弟的死、母亲的话,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成为她从医从政后对医药卫生事业执著追求的动力和对人民真挚热爱的源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这时,已有一年党龄的刘力贞报名参军来到彭老总率领的“一野”野战医院当文书。此后,17岁的力贞大姐和普通护士一样,昼夜给伤员换药、按摩、洗脸、洗脚。当时,她真羡慕那些在药品奇缺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