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民族工作的实践及历史作用
平,指导员王世英。陕甘边南区党委和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陕甘边南区的革命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在组建革命武装的同时,各级苏维埃政府也陆续成立。继五顷原乡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龙嘴子回民乡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回族贫雇农第一次当家做主人,管理自己的事务。1934年11月初,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斗争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35年秋冬,在龙嘴子进行了土地改革,贫苦的回民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在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正宁回民支队与其他游击队配合,打了不少漂亮仗。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回民支队锻炼成长、发展壮大,成为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少数民族革命武装力量。
在论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实践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工作并取得很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内蒙古毗邻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对蒙古族的民族工作也开展得很有成绩。活动于横山、靖边一带的陕北红军,同与横山、靖边毗邻的具有革命传统的伊克昭盟与乌审旗有着友好往来。陕北红军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乌审旗的蒙古族同胞通过文化、贸易等交流渠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共产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对广大蒙民和爱国的民族上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4年,陕北特委派曹动之等人,在靖边南山正式组建起一支蒙汉骑兵游击支队,曹动之任队长,吴亚雄任政委。蒙汉骑兵游击支队转战在陕、伊交界的大小石砭、尔林川、城川、白泥井、巴图湾、纳林河、石湾、青杨岔、镇靖及盐池、甘泉、安塞一带。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成立后,实现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西北军委成立了以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的前敌指挥部,统一指挥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和游击支队进行反“围剿”斗争。蒙汉骑兵游击支队归前敌总指挥部领导,参加了攻克靖边,攻打横山,解放杜新庄、黑峰子等战斗。蒙汉骑兵游击支队英勇善战,连战连捷,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西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立下了战功。7月,西北红军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后,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西北高原上把汉、蒙古、回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有力地推动了西北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的发展。
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前,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民族工作遥相呼应,相互支持,使党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中得到贯彻执行,使回、蒙古民族群众,初次看到了少数民族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
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民族工作成就,具有开创性历史作用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少数民族并不多,更由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经历了血与火的磨难和考验,红色区域的发展是在粉碎敌人无数次的“围剿”、破坏中才得以巩固的。频繁的战争环境使得党和红军、游击队及地方革命政权不能留下更多的历史资料,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有关党和红军在陕甘边开展民族工作的比较详细的资料很少,以上的论述必定有欠缺。但是,从这些还很不系统的资料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开创西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先辈们,是怎样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兄弟情谊,帮助回族同胞反抗阶级压迫、争取民族平等和自身解放的。党和红军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其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党和红军在陕、甘交界的民族聚居区第一次宣传了民族平等、信仰自由和回汉一家的民族政策,支持和帮助贫苦回民建立了革命武装力量,并且将回民的自发斗争,引导到党的领导下,使他们的斗争与土地革命和创建苏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