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四、刘志丹革命精神的当代启示
同志的革命精神,强化开拓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力的实现结果。

    刘志丹在领导创建陕甘红军和根据地过程中,坚持把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指导工作。他的革命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来自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来自于他敏锐深邃的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来自于他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刘志丹胸怀宽广,身居丛林窑洞,心想全国革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工作实事求是,又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经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他能够坚定地为理想信念奋斗的根本条件。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也是他能够驾驭各种复杂斗争局面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理论旗帜。在革命斗争中,刘志丹很善于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经过无数的失败挫折与成功后,刘志丹形成了适合西北地区军队和根据地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如军队建设思想、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建立革命根据地思想、建立统一战线思想等。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刘志丹关于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和渭华起义的特殊意义。刘志丹比较早地认识到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他强调:“一个革命军队没有根据地就如同一个人没有家一样,就难免处于困境,甚至遭受失败。”他认为,在革命力量暂时还很弱小的情况下,根据地只能建立在反革命力量薄弱的地方。他每到一地,就开展地方工作,找当地党政同志谈话,派军队人员帮助建立党政机关。依靠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进行根据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去,到军队中去,准备力量,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8年3月,省委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发动起义,以陕西东部为暴动区,成立中共陕东特委,省委常委刘继曾兼任书记。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华地区布置检查,准备在5月初组织农民起义。5月1日,在陕西省委和陕东特委的领导下,渭(南)华(县)地区农民在渭华原上分片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举行起义,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及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5月10日,由陕西省委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路新编第三旅(旅长许权中),在唐澍、刘志丹等人率领下,由潼关开往渭华地区,参加渭华地区农民起义。在华县高塘镇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政治委员刘继曾,参谋长王泰吉,军党委书记吴浩然,总顾问许权中。全军千余人,设四个大队和一个骑兵队。工农革命军与起义农民相结合,在很短时间内,渭华地区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很快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到临潼,北接渭河,南连秦岭,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割据区,苏维埃政权在华县、渭南、五一(民国初期县治,今属渭南市临渭区)三个县48个区、村建立。虽然起义仅仅坚持了50多天,但其特点及为后来建立陕甘根据地的贡献值得总结和研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式农民战争,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对于这一基本国情和革命特点,陕西省委和刘志丹的认识比较早,实践上也走在全国前列:第一,将起义地点选择在农村,方向正确。这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开始在城市或进攻城市不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简介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目录 > 一四、刘志丹革命精神的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