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北红军的先河——南梁游击队的诞生
公安局,收缴了警察的全部枪支弹药,捣毁国民党县政府,没收其财产。清涧起义成功后,部队南下宜川。15日到达延川,驻延川的共产党人控制的部队十一连也参加了起义,缴了国民党在当地保安队的武器。起义军于17日占领延长,击毙反动营长齐眉生,缴了两个连的枪。谢子长对被俘的士兵讲话,宣布愿意革命的跟队伍走,不愿干的可以回家。由于这两个连长期受控于康子祥,很少接触进步思想,大部分士兵回家了。此后,起义部队继续南下,经龙岩镇,缴了民团的枪。27日起义部队到达宜川,按商定的计划,由城外虎头山上的九连配合城内的十连,消灭旅部之敌,除康子祥带少数人逃跑外,十一旅其他反动军官士兵全部被解决。至此,清涧、延川、宜川三路暴动队伍胜利会师于宜川。由于沿途许多知识青年参加部队,起义部队扩大到1700余人,3000余支枪,仍沿用第十一旅番号,李象九任旅长,唐澍任参谋长。下辖第一营(营长谢子长)、第二营(营长王有才)、第三营(营长李瑞成)。
清涧起义后,井岳秀派驻延安的第二师师长高双城率六个营的兵力,由延安进攻宜川。起义部队在城外的虎头山、风歧山、七郎山等要害地设防。敌攻半月,破凤歧山。后来李象九又连续指挥失误,部队大部分损失。12月,剩下的300余八突围到韩城西庄。部队到达西庄不久,旅长李象九乘参谋长兼军委书记唐澍离队赴省委汇报工作之机,接受了韩城驻军王保民旅的改编。唐澍回来后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在王保民将要改编起义部队的前夕,带走了部队。
12月30日,唐澍、谢子长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组成了新的军事委员会,同时将200余人的队伍组成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唐澍任总指挥,谢子长任副总指挥,阎揆要任参谋长,下辖四个队。原准备到清涧、保安等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途中在攻打宜川时,因情况不确,误将敌人一营兵力作为一连兵力加以攻击,结果伤亡很大。部队撤到延长时,又遭敌袭击,到达安定,遭瓦窑堡敌人堵截,加上沿途逃亡失散,到达甘肃合水县的豹子川时,只剩下10余人。这时,唐澍、谢子长、阎揆要等回省委汇报工作,其余人员分散他去。清涧起义和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终于失败。
清涧起义虽然失败,却在西北大地上首次升起了工农武装的旗帜,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烈火。清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工农红军的初步尝试,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为后来建立的西北红军主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渭华起义的发动和工农革命军及陕东赤卫队的失败
清涧起义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于1928年1月28日决定在由共产党人控制的国民党西北军新编第三旅许权中部再次发动起义,并派唐澍、刘志丹等到该旅组织领导起义工作,还在该部成立了旅党委,刘志丹任书记,许权中、唐澍为委员。旅党委二方面在部队中做起义的思想发动和各项准备工作,一方面还帮助地方党组织在洛南三要司周围开展农民运动,恢复和发展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赤卫队,开展反霸斗争。3月初,渭华地区发生“宣化事件”,①中共陕西省委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在这一带发动起义。4月下旬,刘志丹、唐澍等率领新编第三旅1000余人,在由潼关开向华县高塘镇途中,宣布起义。到达高塘镇后,起义部队于5月16日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唐澍任总司令,刘继曾任党代表,谢子长为副总司令,王泰吉任参谋长,卢少亭任政治部主任。②部队编为第一大队(大队长赵五生)、第二大队(大队长谢子长兼)、第三大队(大队长武培谟)、第四大队(大队长雷天祥)和赤卫队(队长张汉泉)及骑兵队。
在华县起义的影响下,5月1日渭南县东原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