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冈村宁茨部队在桂林的屠杀(1944.10.28-11.16)
绝的马埠江村

    位于桂林西南郊距市区约20华里有个10余户农户的小村,叫马埠江村。日本投降后,这里是一片断墙秃壁,看不到袅袅炊烟,是一个濒于从地图上消失的荒圩。

    1944年11月7日(农历九月甘二),日军第一次来到马埠江东北面约一华里的山上搜山,日军发现该山通往燕岩洞口的路草被踏平,判断岩内躲藏有人,在岩洞外叫喊了一阵,躲在岩洞内的马埠江村民不敢出声,约半小时后,日军就走了。9日(农历九月廿四)中午,日军数人又来到燕岩,并进入第一层外洞,这时躲在内洞的阳宅嫂(现年75岁)和另一名青年妇女,带领一个12岁的男孩,三个5岁的女孩,从里层洞爬出来,12岁的男孩走在最前面,一出洞就看见几个日本鬼子,他立即大叫,“日本鬼进侗来了”。当即被日军抓住,阳宅嫂听见呼叫,马上和另一名妇女及小女孩缩回内洞。因为进入内洞是一条狭长的孔道,高仅一米,人要勾身爬行,洞里没有光线,日军不敢贸然进洞,只把被抓的小男孩带走了,11日中午(农历九月甘六),日军第三次来到燕岩,也不叫喊,把农民放置在外层洞的物资(有衣物、家具、谷米、紫草、还有8头猪、10余头牛),将其能够燃烧的物资堆积起来,并撒上干辣椒,纵火燃烧,时值冬初,北风呼呼,火焰冲天,烟火直向内层洞口灌入,直至农历十月初三才熄灭,烧了整整七天七夜。只有个别人在火势稍弱时,裹了棉被冲了出来。这次惨案,共熏死村民111人,其中马埠江94人,该村10余户人家,全家被熏死的有9户,阳水保一家19人,无一幸存;其中有17人为邻近的董家里4户11人、大宅里1户5人、西镇头村1人。

    11月11日(农历九月廿六)阳宅嫂带着两个不满5岁的女儿,刚好出了岩洞,日军来时,她们躲在山上的乱石堆后面,才幸免于难。

    阳正衰和阳六三的妻子当天因事没有进洞,也幸存了下来。事隔月余,阳正衰等人进洞察看,洞内死尸遍地,东一堆,西一堆,有俯卧着的,有仰卧着的,有两手抓着岩壁的,有小孩搂着母亲的,有用棉被蒙着头或用头巾捂着鼻孔的,惨不忍睹。

    由于死难者绝大多数已造成绝门绝户,尸体无人殓埋,日久腐化,变成堆堆白骨,群众为了让后人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将燕岩改名为“白骨洞”。

    笔者是该乡人氏,受害者中有笔者的亲人,笔者四叔祖父的大女儿毛润妹嫁至马埠江村,是阳水保的大儿子阳永旺的妻子,四叔祖父的二女儿毛正妹出嫁大宅里,她一家五口也随润姑躲进燕岩而遭难。

    血泪岩的血泪仇

    桂林市郊区雁山镇五塘村(原属临桂县)包括桐上、木桥、木材头三个自然村,距市区约30公里,村西一公里有座大吉山、山有一岩,原名大吉岩,该村为了纪念被日寇用毒烟熏死躲在岩内的208名老幼妇女的血泪仇,改名为血泪岩。

    岩门口石壁上留着参观者题写的:“参观血泪岩,血泪涌心间,昔日血泪仇,千万不可忘。”“牢记血泪仇”……等墨迹。岩口外20米有一冢林母刘氏的坟墓,墓碑上刻写着:“……不幸被日寇熏岩惨亡……殁于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初一(1944年11月16日),孝男振发、孝侄振田、振武、振久、振雄、振礼、振彪、振龙。”这是笔者根据《桂林市年鉴》中记载:“日寇搜山熏岩……临桂五塘洞村山岩,致死者二三百人”的史料,于1987年5月26日亲往实地进行调查,采访所见到的现状。

    据从岩内死里逃生出来的桐上村农民林振发陈述:“1944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十四),国民党军从雁山撤退,当天该村组织了老幼妇孺300多人躲入岩洞,因岩洞狭小,规定16岁以上,60岁以下男子不入洞,分散隐蔽在石山上。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溅血的武士刀·日军屠杀录简介 >溅血的武士刀·日军屠杀录目录 > 第四十章 冈村宁茨部队在桂林的屠杀(1944.10.2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