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抚顺平顶山大惨案(1932.9.15-16)
小儿子,扑哧一声挑下去,挑了起来,嘴里说:“小孩!”把他甩到山上去,血流得我满脸满身都是,鬼子以为我死了,用力蹬了我一脚放过去。轮到我女儿,鬼子大概是捅累了,以为我女儿死了,就把枪把触在她的脊背上歇了一会,我当时又气又恨,恨不得一下子起来和鬼子拼命,可瞪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样鬼子一个多小时来回扎了两次,死的就更多了,直到下午,鬼子才走。
鬼子走后,我女儿和二儿子就爬起来吆喝我:“妈,咱们快走吧!”我答应着,由于脚不听使唤,挣扎着爬了起来,往南一瞅,人死的一大片呀,死尸直拌脚。这时断脚、折胳膊没死的,都挣着住外逃。有个姓冒的老头,两口子,一个10多岁的男孩,被刺的下半身不能动,渴的没办法,对他妈说:“妈,给我弄点水喝。”冒老太两只手腕都被刀刺伤,忍着痛,强挺着回去提了一壶水给儿子喝。这一壶水,就有20多个伤员喝着!老冒头已死了,老冒太又受伤,背不动她儿子,一直陪到天亮,一看她儿子活不成了,又怕鬼子再来,只好含着眼泪逃走。
我站起来踏着层层的尸首往前走,我看见有往山上爬的,我也朝山坡上爬,忙乱中和二儿子走了两岔,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逃出来后,就住在我姐姐家,每天给别人做饭,洗衣服干活,维持生计,直到全国解放后才过上了幸福生活。
惨痛的历史是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
解放后,党和人民为了悼念被日本帝国主义枪杀的3000多名平顶山同胞,于1951年修了纪念碑。1971年,中共抚顺市委决定兴修“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重修“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1972年9月16日,平顶山惨案40周年时,遗骨馆正式建成。在遗骨馆前,沿着平顶山的断崖,修筑了宽阔的石阶137级。顺石阶而上,满山碧绿,鲜花争艳。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开阔的平顶山上。碑身用白色花岗石修成,镶嵌着黑色大理石的碑文。碑高19.32米,象征着抚顺人民对1932年平顶山殉难同胞的沉痛悼念。1973年3月5日,正式对外展出。十多年来,已接待了国内外观众309万多人次。其中仅1977年以来的统计,就有日、英、法、美等12个国家及港、澳、台同胞7181人次。在国外观众中,大多数是日本人,其中一个日本友好代表团参观后曾说:“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参观遗骨馆,看到了侵略战争是怎样的残酷,我们要为争取和平作出努力,不能再使这类事件重演。”一位日本知名人士参观后留下了诗句:
白骨累累,盖地表。
母抱婴儿,壮扶叟。
勿忘邦人,昔年债。
惩前毖后,劝友好。
<hr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