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贪婪,作为一种死罪——劳伦斯?山德斯《第二死罪》
之心的外头世界,亦即我们生活其中日久不太容易保有警觉的所谓利伯维尔场机制。

    《第二死罪》出版时,美国某大报送花篮式的赞誉短评(也就是我们后来会在书的封底或前两页看到的那一段段文字)带点俏皮地指出“可惜非破案不可”——说得没错,非破案不可,是侦探类型小说的限制,也可能是现实社会的某一面向限制,但愿这局部的限制所带给我们的某种安全交代和抚慰,能给予我们另一面更大更持续的思维自由,但愿如此。

    如此,像展读《第二死罪》这么一部回头把贪婪标示为致命之罪的有感而发之书(写于纽约最人欲横流的困难时日),便不会仅仅把我们逼回蒙昧但有安全假象的过去,而是继续下去继续思索向前。

    也因此,山德斯这本《第二死罪》的最终收拾方式也不算错,暂时,我们这几百年下来有关贪婪除罪化的具体成果,的确倾向于诉诸法律来标示界线,但有意义的改变不是以一条武断的界线来换一条武断的界线,而是何以如此,以及我们对这道新界线所隐含的思考和期待。

    《第二死罪》的这名被害人画家维多·麦兰当然比文森特·梵高好运太多了,除了被某人用刀子捅死在自己画室里,他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志业和技艺成果为世人肯定,并来得及享用伴随而来的经济利益一段时光。但山德斯冷酷地告诉我们,梵高式的荒谬悲剧仍一定程度而且如录像带快速前进般地在他生命中重走一遍,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悲剧并不全然源自个人的八字流年不利,而是有其相当成分的结构理由,是绘画这个人类从事了上百万年的古老行当,和才不过为期数百年的自由资本市场机制撞击的结果,因此难以完全遁逃,只能是视之为某种必然性的处境。

    由此,山德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图像——艺术界是个上下倒置的金字塔。“眼前这些光鲜耀眼的奢华场面,全都出自于一个穷毕生精力从事创作的孤寂艺术家,在金字塔的底部遭人嘲弄。如果可能的话,这些人宁愿希望艺术不是出自于个人的煎熬。或许可由工厂生产。由电脑代劳。任何他们可以了解及掌控的。而疯狂的天才会令他们震慑,接受这种艺术会贬低他们的身份。他们借着别人的才华及煎熬而获取荣华富贵,然后才借着蔑视他来掩饰他们自己的嫉妒及贪得无厌。那就是他闻到的气息:满脸鄙夷的吸血鬼之贪婪。他们的不屑弥漫在空气中,他们对墙上那些饱受煎熬、引人入胜的画作却置之不理。他们什么都知道,可是他们也什么都不懂。”

    《第一死罪》书中,如我们所言,最迷人或至少着墨最多最让人思量的人物,是那个被骄傲之罪附身的凶手;但如今这部《第二死罪》最有意思的角色却回头成为被害者的画家本人。

    麻烦先请大家回想一下,比方你一定在报纸或电视新闻里瞥见过,苏富比拍卖场又成功以好几个亿、好几十个亿的台币售出某一幅梵高或林布兰特名画的动人消息,然后提醒自己可怜的疯子梵高生平只卖过一幅画,实得五十法郎;还有,你在百货公司偶然站在漂亮天青色的蒂凡尼钻石专柜前头,好奇数起定价小牌子上头那长长一排〇,然后你也不妨再补充一下已不算科学新知的另一桩事实,如今科学家很简单就能在实验室里模仿地层的适当压力、并急速缩短化学作用所需要的漫漫岁月悠悠流光,让一截石墨的碳元素重新乖乖排列成为钻石出来,请注意,出来的是千真万确的钻石,不是长期以来骗子用的锆石,但我们顽固地叫它人工钻石,以此和大自然土法耐心压制而成的天然钻石分别开来,价格也完全是不同的两种东西。

    资本主义的自利和贪婪不过是其衍生出来、爆发出来的具体伤害形式暨代价;同理,这样的罪恶的致命性,其关注的主体是那个被罪恶抓住宛如恶魔附身的人,而不是小说中很倒霉被他杀掉的可怜人,一如国家地理杂志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贪婪,作为一种死罪——劳伦斯?山德斯《第二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