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在末世中打造一个高贵的人
    也许就是这样子吧。

    一九九五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找来十四名当前的顶尖作家,再次票选推理小说一百五十年来最好的男女作家、男女侦探、谋杀城市、凶器和藏尸地点等项目,结果我们所熟稔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在男侦探一项屈居第二,创造他的柯南·道尔更在男作家一项摔到第三——第一名会是何方神圣呢?

    推理外面的世界不提一下所谓的“美国革命”——美国革命是推理小说在美国的一次大转向,时间大致从二十世纪二〇年代开始,他们厌倦了传统古典推理那种“一具尸体、一点蛛丝马迹、人人看起来像凶手”的纯逻辑游戏,宣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罪犯和谋杀根本不是这样子。他们要清理掉炉火边安乐椅上动口不动手的矫饰贵族气息,让推理小说走到太阳底下的残酷大街来。

    这里,我们有感而发的是马洛。

    二十五美元一天的廉价骑士的人”,一个“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必定是最好的男人;而对任何一个世界来说,他也会是个够好的男人”。

    一片橄榄叶子<\h3>

    换句话说,这是一组试图在末世之中反复思索,不打算简单逃进书房的动人小说。

    香港的名家梁浓刚曾锐利地指出,钱德勒的小说总在一开始就明白揭示出,最好的时代已然过去,最好的美国已然过去,最好的价值已碎裂片片,散落在大街暗巷偶尔闪着寂寞的寒光,最好的人亦已碎裂片片,艰辛活下来的人皆已不再完整,皆已畸零了;岛内的名家詹宏志更进一步指出,不止钱德勒的作品如此,事实上,这正是美国犯罪小说看待现实世界的方式,是半世纪来美国犯罪小说的哲学基础。

    钱德勒在他七大长篇中专注地使用马洛,当然是故意的——他不是想写一个可供读者有情感固定投射对象的迷人侦探而已,他是下定决心要打造出一个典型,如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像。

    钱德勒从来不是逃离现实的天真之人,他不会不晓得社会进展的迟缓和人事的匆匆往往不成比例,世界要返正,信念和价值要重建,通常无不需要漫漫长日,正因为这样,身陷其间的人才容易绝望,而且往往愈当真、愈持续思考的人愈容易绝望。

    这里,没有什么特效药型的方便救赎,没有易拉罐式的心灵改革,更没有呼之即来的弥赛亚。

    然后呢?然后我们能拿菲利普·马洛做什么?钱德勒不再明白说下去,我个人的看法是,钱德勒没希冀他来感动世界,追回逝去的美好流光,毋宁是急速冰冻般地把不绝于世的一丝价值留存住,让我们不至于一无所有。

    有意思的是,我们读福克纳深沉阴郁到近乎绝望的一部部小说,在其间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如此光亮勇敢的声音,这段话,倒像是为菲利普·马洛量身定制的,是钱德勒创造这个人物的最准确注脚。

    问题是,好端端的为什么汉密特和钱德勒等人要忽然激动起来,握笔如刀要进行如此暴烈的推理小说革命行动呢?

    每个人也许都有他无奈程度不等的应对之道。比方说,更多的宗教和宽恕,更多的律法和报复,更多的犬儒和讥诮,更多的虚无和沉默,更多的逃避和移民云云。这里真正想说的是,我们绝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发现自己身陷如此处境的倒霉之人,某种程度而言,人类对如斯处境还堪称经验丰富,不信,我们可以去问问孔子庄子,问斯多葛学派,问狄更斯或托尔斯泰,问福克纳或钱德勒……

    四个伟大的名字方说意大利的大导演费里尼便是其一。在一次正式访问中,被问到喜欢什么,费里尼的典型华丽答案是:“……九月……奶油杏仁冰淇淋……自行车上的漂亮臀部……火车和火车上的便当……空无一人的教堂……以及雷蒙德·钱德勒。”

    菲利普·马洛是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在末世中打造一个高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