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生命线
程处就对因战祸迁往昆明的一些无业知识青年进行速成培训,这批青年后来成了滇缅公路的技术骨干。
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修通它要穿越无数的横断山脉、沟壑险滩。美国工程师在实地勘测后认为:即使用上全世界最先进的工具,也需要整整3年。
可是那时候,修建滇缅公路并没有国家供应——没有电,没有机械,没有现代炸药,更没有先进的挖路工具。唯一从公家拿来的就是那几条炮杆和几个用来打炮眼的锤子。筑路工地没有机械,土石方全靠锄头开挖。畚箕是民工最重要的运输工具。据《云南公路史》的资料,滇缅公路共有土方19983960立方米,石方1875497立方米。这些土石是全靠民工用双肩一挑一挑挑走的。
由于没有炸药,工人们用的都是过去的火药。为了将路面压平,人们自制了三四吨重的石碾子。但是这样的方式却隐患重重——因为没有刹车装置,碾子在下坡的时候会很容易失控。而这七八十人也拉不住的石碾子一旦失控,会像野兽一样冲下来,压死正在修路的民工和路边玩耍的孩子,非常危险。
在1938年间,怒江和澜沧江上一共架起了三座大型的钢索大桥。它们分别是:惠通桥、昌淦桥和功果桥。这些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没有它们,整个滇缅公路的畅通就无从谈起。而何开枝当时就是在三桥之一的惠通桥作业。惠通桥两边的山崖叫“猴子崖”,地势极其险峻,只有猴子能上去,人是上不去的。
在操作的时候,工人们只能用绳子把人拴起来,然后吊下去打炮眼。何开枝记得当时他们从保山找来的一个炮手,第一次炸炮的时候就连石头带人掉下江去了,他们只能又重新找炮手。
当时的民工一天最少要劳动12个小时,没有医药,没有任何资源补给。有人生病的话,就找懂药的人去挖一些草药、树根来吃,能治好就算是幸运,治不好就只能认命了。到了夏天,民工汗流浃背,恶性疟疾能在几小时内夺走他们的生命,工棚附近,随处可见新坟堆。据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事后回忆,许多不可代替的工程师和能干的工人都死了,人越来越少,工程随时可能停下来。
《大公报》记者萧乾在亲历滇缅公路现场后写道:昆明至畹町每天有十多万人摆成950多公里长的人路,十个民族,一锄一挖,一挑一筐,饥饿生死都负重在这条路上。其中有两三千人做了路鬼,只能魂飞回他们亲人的梦中。
据《云南公路史》的记载,死亡人数不会少于两三千人,其中有8名工程技术人员捐躯,伤残者不下万人。他们死得不声不响,死得无姓无名,平均每公里公路就有3名以上民工献出了生命。
13岁的何开枝并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修这么一条路。不过,修路的工作在1938年8月31日终于结束了。云南人凭借双手,只用了10个月便让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正式通车。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滇缅公路通车的消息深表怀疑,为此,他特地让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取道滇缅公路回国,以查看消息的准确性。
詹森沿着公路走了一遍后告诉罗斯福:滇缅公路工程浩大,但缺乏机器,纯属人力开辟,全赖沿途人民艰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滇缅公路正式通车的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是1939年1月10日正式通车。
全世界最繁忙的公路
1939年1月10日,滇缅公路正式通车,急需大批熟练的机工。而当时国内驾驶人员严重匮乏,于是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海外,致电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希望他代为招募华侨机工。
爱国华侨陈嘉庚号召南洋华侨司机和技工回国支援抗战。2月7日,陈嘉庚发表《南侨总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