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章 反“清乡”
到别处去了,他的下落不明,估计最终也是打掉了。”

    70年过去,白发苍苍的孙新民还记得当年初见尹洪星时他的模样:又黄又瘦,长褂礼帽,坐在桌前,神情复杂。

    逢年过节,锅里煮着饺子,窗外鞭炮声不断,徐念初总会想起那段四处游击的日子,那出没来得及上演的剧目,那个扎红头绳的女孩,那位才华横溢的章立,还有那道几百里长的篱笆墙。

    她还记得那首民谣:“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粮田荒芜没法种,种好的粮食吃不到它。”

    链接

    文化“清乡”

    汪伪政权在“清乡”地区通过控制学校、出版报刊、组织“青少年团”,开展反共教育。日寇一方面造谣说“新四军是俄国军队,遭到英、美、日和国民党的联合反对,一定不成功”,“新四军焦土政策,造成人民生活不安”,“国共摩擦,抗战一定失败”等,另一方面又大肆施展蒙蔽欺骗的伎俩,宣传所谓“大东亚新秩序”、“中日亲善合作救国”、“复古读经”等,并且纵容黄、赌、毒,从精神和心灵上毒害中国人民。

    “治安强化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和加强在华北的统治,强迫推行的一种屠杀与怀柔(奴化)相结合的政策和措施。1938年7月,日军华北方面军根据日本大本营关于确保华北占领地区安定的命令,制定了《军占据地区治安肃正纲要》,接着于1939年1月至1940年3月,进行了3期肃正作战。1941年,华北方面军又把治安肃正扩大为“治安强化运动”,并于2月制定了《治安强化运动实施计划》。当年3月30日,在日军操纵下,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开始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到1942年底,共进行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

    “治安区”、“准治安区”、“非治安区”

    日军把华北划分为“治安区”(即敌占区)、“准治安区”(即敌我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即解放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对“治安区”以“清乡”为主,加强保甲制度,严密施行身份证办法和户口调查,实行连坐法,扩大自卫团、警备队,加强特务活动,以禁绝抗日活动。同时,进行各种欺骗宣传,宣扬“王道乐土”,以强化奴化统治。对“准治安区”以蚕食为主,恐怖政策与怀柔政策兼施,制造无人区,广修封锁沟、封锁墙和碉堡,以推广其占领面,封锁抗日根据地。对“非治安区”则以“扫荡”为主,实行“三光”政策。日军所到之处,人、畜、财、物、田产一扫而光,无一幸免,致使许多村镇成为废墟。日军企图以极其残酷的破坏,动摇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1942年5月初开始,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冈村宁次指挥下聚集5万多日伪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被抓走、杀害的有5万多人。有人形容说:“今天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

    <hr />

    注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我的抗战2简介 >我的抗战2目录 > 第三章 反“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