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忻口硝烟
    11月2日深夜,晋绥军第六十一军野战医院里,疲惫不堪的张焕刚刚在伤员的呻吟声中睡着,便被一阵嘈杂声惊醒。“大约是11点,来一个紧急命令,撤退。打得那么好,为什么要撤退呢?因为娘子关失守。”

    阎锡山于10月31日夜间决定:忻口地区的守军全线后撤。

    在忻口阵地,郝梦龄对士兵们讲话:“先前我们一个团守这一阵地,现在我们剩下一百多人,编成一个连,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就不算完。我出发前,已在家里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寇决不生还。现在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全体士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他高兴地说:“好,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并挥笔疾书“站在哪里,死在哪里”八个字,晓谕全军将士。

    到第7天,日军占领镇东半部,与姜旅隔街相抗。此时,姜玉贞又接到命令:再守3天。他表示:“誓死抗战,无令不离斯土。”

    张焕负责的病房里已经人满为患,每天都有许多伤员被送到野战医院,进行简单包扎后再送往后方。

    万幸,能够在这些老人的人生尽头,把他们的影子刻写在历史里,那些曾与他们一起并肩战斗的人们,我们甚至无法看到他们的轮廓。

    王奇生认为,就官兵素质而言,国军远不如日军。蒋介石曾多次公开指责国军将领的知识、能力和精神,与其职务级别的高低成反比。国军士兵虽然具有朴实、勇敢、服从、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等良好品性,但因营养不良,体格严重恶化。由于缺乏药品,因伤不及救治而致死者占死亡率之大部。兵役不良,是导致国军士兵素质低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无科学常识的文盲较多。国军各部队后勤、补给工作不良,战斗技术教育也不足,士兵的射击等技能远不如日军,而且纪律废弛,以致不能达成战略、战术的目标。“‘训练太差,风气太坏’,确是国军弊端之要着。”

    王用中回忆:“当时那个老乡非常踊跃,说:‘我们早就知道了。’我问:‘你是村长?’他说:‘不是村长我也负责任。’我说:‘你把你的人集合起来,愿意去的,给他们多说好话。’他答:‘不用说好话,都愿意去。’去了有100多人。”

    中国守军阵地上的熊熊大火

    他们不是历史故事里流传下来的英雄,因为按照故事的标准,英雄们都是牺牲了的,并且在牺牲之前还要喊一两句口号。但他们是真实的英雄,因为他们并不畏惧死亡。在这些已经走过一辈子的老人的眼睛里,我依然能够看到他们年少时敏锐的目光,兴奋的眼神,和从年少时起就已经在他们眼中闪现的面对死亡时的那种淡然。

    此时双方实力对比为:日军共7万余人,动用坦克150辆、大炮350门、飞机300架。中国参加会战的第二战区部队有第二、第六、第七、第十四、第十八、第二十二等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0万余众,飞机30架。

    张焕提到燃烧弹的厉害:“把你整个人都要烧光,有的战友穿两套军衣,烧得一塌糊涂。那是山区,没有水,你要灭火就只能在地上打滚,火灭了,不过全身都是泡。”

    杨永松说:“中央给我们的任务是不放弃有利条件的运动战,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扩大我们自己的军队。可是现在呢,要我们上忻口去作战。在忻口的是十几二十万中央军,还有阎锡山的部队。要我们执行这个作战任务,很明显就有抵触情绪了。”

    10万人战死,21天死战,还有在中国抗战史上阵亡的第一位中将军长。在接触到这个片子之前,我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2简介 >我的抗战2目录 > 第一章 忻口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