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陷入困境
日军第10师团大败台儿庄,第5师团受挫临沂城下,日本的两支王牌部队的失败,使日本大本营处在尴尬境地。但同时也让日本大本营明白一个道理,仅凭一两个师团是不能对付中国军队的。虽说中国军队武器简陋,装备低劣,但具有兵力人数的优势。以几万兵力去攻击几十万的中国大军,无疑是以卵击石。即使能取得局部胜利,也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消耗人力资源取胜的战争,对日本这个小国来说是致命的。
两个师团在徐州战区的失败,说明徐州不是轻易就能到手的,况且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胜利,士气旺盛,又有大批精锐部队朝徐州集结。这时的徐州今非昔比,调集重兵从四面合围,也难以打下徐州,贯通津浦铁路线。日军大本营的作战意图又不想过早暴露,以免打草惊蛇,让中国60万精锐部队给溜掉喽。狡猾阴险的日军大本营,为实现自己的狼子野心,从中国战区各个战场上抽调13个师团,共30万人马,兵分6路向徐州实施大包围战略计划,企图歼灭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
日军在这次行动中,所抽调的全是派遣到中国的最精锐部队,并配有飞机、重炮、坦克等各种重型武器,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按照总体计划,在距离徐州很远的区域开始拉网,构筑无数个包围圈,逐渐向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块收缩,以便在徐州起网,捕捉大鱼。
给日本大本营创造这个绝好机会的就是中国军队的台儿庄大捷。台儿庄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全中国民众的抗战信心,同时也鼓起了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的勇气,特别是蒋介石的雄心。蒋介石居然同日军的作战计划针锋相对,也调来大批援军,想在徐州地盘上和强大的日军决一雌雄。
蒋介石的举措,日本大本营看得很清楚,他们暗自高兴。能在中国战场上寻找到这样一次战机的确不容易,如果能把这场战役打好,彻底消灭中国军队摆放在第五战区的60万精锐部队,那么中国战区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这正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天皇可望而不可求的战机。所以,日本天皇得知蒋介石的战略部署时,喜出望外,要求日军参战部队全力以赴,不让徐州地区的中国军队一人漏网。
中国军事最高统帅部不是没有看见日军的企图,后来是完全看见的,日军南北增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越来越明显。如果徐州战区能按照机动防御和运动战的制敌方针,确保主动地位,在鲁南方面备有强大的预备兵团,争取在日军运动中给予打击,并固守运河线;再有预备兵团放在徐州以西,以应付鲁西和皖北的突变,也就是说加大机动和总预备队的兵力,减少一线兵力,那么徐州的仗就完全不一样了。
然而客观情况却相反,李宗仁为保险起见,把所有的部队全都投到第一线去了,作持久的抵抗部署。比如,张自忠、李仙洲在临沂东南地区牵制该方面的日军;庞炳勋部则调到郯城地区整补,并掩护陇海铁路东段的安全;孙连仲和第75军在北面之线占领纵深阵地;于学忠的第51军在孙连仲部的右方阵地;孙震的第22集团军在韩庄南岸守备;汤恩伯控制于四户镇,作为机动的打击兵团;卢汉的第60军在台儿庄南集结;樊崧甫的第46军以1个师放在徐州,其余两个师在贾汪、利国驿附近;第五战区总预备队的5个师,放在砀山、商丘一带。
徐州第五战区不仅把所有部队投放在第一线,更为错误的是同日军进行延翼竞赛,其战线西起微山湖,经白山、獐山、峄县南侧、兰陵镇、向城东南,一直沿河东岸码头镇到郯城一线,绵延数百公里。这种延翼竞赛,必然导致第五战区庞大兵力投入第一线。而日军机械化程度高,他们快速灵活,这样中国军队便处在被动地位了。
徐州地区的战事发展到5月初,整个战局发生变化。日军采取由徐州远后方实行战略迂回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