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授权
国外的看法并不重要,关键是国内的态度。
高层对于这项技术既充满期待,又受到外界影响,加上他们并非专业人士,所以也存在一些顾虑。
尤其是中国急于打破美国封锁制裁,对于西方的看法也尤为重视。
十月国庆过去不久,陆雨生部长(上章误写成了谢部长)传达了高层的意见:克隆实验应该继续坚持搞下去,这是关乎未来生物科技发展的大事,不能受其他因素干扰。但同时也要重视外界影响,不要违背人类伦理道德,尽量将研究的范围集中在对人类造福的领域。
“上面这是什么意思?”杜炜逸听不懂这种含糊其辞的答复,询问道。
陆部长理解,给他解释道:“就是,克隆人就不要搞了。研究的方向,要转向提取生物制剂方面,尽快出成果。上面希望让人们看到了克隆技术的贡献,然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化解外界对它的误解。”
“那么器官克隆可以继续研究吗?”杜炜逸追问道。
这可是白云交代的重点。
其他的都可以放弃,但这一个必须要坚持,哪怕是上面不允许,他们偷偷研究,也要搞下去。
“这个很难的吧?”陆部长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就算他以前不懂,这些时间接触下来,也了解了其中的技术难点,“器官克隆可不像克隆人,只要有一个授精卵细胞就能分裂发育。从其他专家的意见来看,要实现器官克隆,首先要解决细胞定向分裂的难题。怎么解决让克隆细胞全部转化为心肌细胞?又怎么让它们长成心脏的样子?另外,可不是有了一个外观相似的东西就是器官,它还必须具备同样的功能,可以搏动、可以供血?这可比克隆人难多了!”
克隆器官,就好比种地不需要发芽、出苗,就直接长出稻米来,就现有技术来看,近似于不可能。
而且就算可以无需其他器官辅助,直接定向培育,器官本身生长存活,也需要相应的激素、血液、营养、神经信号来给予刺激,这种体外存活技术,现在完全不具备。
“正因为知道很难,所以我们才更要深入研究,不是吗?”杜炜逸努力劝道,“现在克隆技术,只不过相当于给了我们一台原始形态的车床。不经过长久的研究,又怎么可能造出飞机汽车轮船?如果我们觉得难度很大,就不去研究,那问题将永远存在,而不会改变!”
陆部长承认,他这话得有理。
但他更认为,好容易有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成熟技术,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
“克隆技术已经成熟,现在做生物制剂不是很好吗?这也是造福人类的巨大贡献啊!”他坚持道。
胰岛素、生长剂,这都是可以立即产生巨大效益的好东西,怎么可以放弃!
国内经济一塌糊涂,国家财力枯竭,已快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了扭转日益恶化的形式,国家也是竭尽全力,从各个方面开源节流。
去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将地方的税收收归中央,重新分配,就是这样的努力。
国企破产、转制,也是节流的措施。
军队要忍耐,大批科研项目的下马,都是在尽可能将宝贵的资金集中起来,支持经济建设。
但节流的手段已经用尽,经济形势依然一路下滑。
节流无效,那就只能开源了。
出口创汇、来料加工、吸引外资,等等都是为了开源,用外来资金弥补国内的匮乏。
可是国内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制造能力低下,中高端产品做不了,只能搞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要求不高,也就意味着利润微薄。
出口八亿件成衣,才能换回来一架飞机,这样的低效简直令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