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老子的道
为什么充满变化,而不至于是完全虚无。

    道家为什么出现?老子的时代比孔子稍微早一点,叫做春秋末期的天下大乱时期。那个时代出现了一种思想危机,叫做“虚无主义”。很多人认为,活在这个乱世中,反正最后会死,我何必忍受这些痛苦呢,晚死不如早死。所以很多人自杀,很多人杀人,战争变成普遍的现象。这时候人会问,难道人活着只是为了死吗?人生有什么意义呢?老子的思想表面上很冷静,内心却非常热忱。他担心人类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他在体验到这种智慧之后,不忍独享,因此说出来希望告诉大家,不要怕,人的生命,宇宙万物的存在,虽然充满变化,有生老病死,但最后是有根源的,这个根源就是“道”。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道”做最后的基础,这一切由何而来又往何而去?这一切变化是为了什么呢?变化不会持久,但曾经存在过。在某一个时空某一种条件下,我们也曾经存在过,既然存在过,就有存在的理由和目的。所以“道”的存在太重要了。西方哲学为什么喜欢谈上帝或存在本身?因为你不能忍受只有光是变化的世界。如果我们所见的人生只是变化到最后,结束了没有了;如果万物再过一百亿年之后,整个都消失了没有了;那我们真的要问,何苦过这一生呢?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事呢?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差别呢?做成了和没做成,对这个世界又有什么影响呢?如果最后是一个非常悲凉的结论,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所以“道”的存在,虽然没有人可以证明,却是非存在不可的。老子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道”,再勉强称它为“大”。“大”的不是你用感觉或理性所能掌握的。《庄子》开篇就写了一个大鹏鸟的寓言,说“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为什么这样写?就是要让这只鸟“大”到你不能想象。因为人能够思考想象的东西都是有限的,“道”却是超越言说之外,超越你的思考想象之外的不可思议的东西。

    老子说“道”广大无边,周流不息,伸展遥远,最后再返回根源,还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道”,也就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宇宙万物会消失,道永远存在。人的生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你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机会,开发智慧的潜能,觉悟到什么是“道”。也就是说觉悟到我的生命不是白白来这一遭的,是有一个根源和基础的,应该设法跟“道”去结合的。“与道合一”之后,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滴水融进了大海,永远不会干涸。

    4、道与自然

    提起“自然”,很多人会想到“自然界”。但“自然”一词在《老子》一书出现五次,没有一次是指自然界。“自然界”老子用四个字来形容:天地万物。换句话说,天地万物就是大自然。而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自己如此的状态,自己本来的样子。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二十三章》)

    少说话,才合乎自己如此的状态。所以狂风不会持续吹一个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下一整天。是谁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是天地。连天地的特殊运作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希言”,是指少说话。很多话保留不说,不但对别人没有损失,说不定还可以减少困扰,说出来反而制造误会。西方有一句民谚:“话说得愈多,误会愈深。”不说话反而没有误会。最好的辩论是沉默,一句话不说,反而口才过人。口若悬河,话如流水,有时却比不上沉默的力量。有个小故事:某个老太太一天到晚都不说话,别人问她为什么,老太太回答说:“我小时候就知道一件事,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说的话有个限度,把话全部说完就死了。”

    “自然”,就是自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学的天空简介 >国学的天空目录 > 一、老子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