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祖槐
    一

    在中国两千多个县份中,知名度最高的恐要数山西洪洞了。洪洞所以芳名远播,首先是因了一位天姿掩蔼的青楼女子那段凄婉哀凉的吟唱:“苏三离了洪洞县……”京剧是国粹,喜好者兴发时自会哼几句《玉堂春》,不好者偶尔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眼睛或耳朵里说不定也会蹦进个苏三来,于是“洪洞”便深嵌在国人记忆的屏幕上。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好奇的洋人竟也学唱京剧,《玉堂春》遂成了他们的首选剧目。前些年,我飞越太平洋参加中美作家对话会时,曾在几个大都市里聆听过洋小姐清唱的苏三唱段。金发碧眼的女郎们启动的虽不是樱桃小口,唱起来也不会字正腔圆,对戴枷苏三的心境更不可能有真正的体味,但通过她们那湿润丰腴的红唇,却使“洪洞”这个县名,在异邦传扬流播。

    这是文化特有的魔力。华夏的禅山佛寺何其多,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竟使姑苏城外寒山寺的盛名历千载而不衰。九州的楼阁亭榭何其众,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却使一座平平凡凡的楼阁,成了自北宋以降游人不绝于途的胜迹,即使当今高楼广厦拔地而起,岳阳楼也没有失重,它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楼”。

    我乃山东五莲人氏,儿时,却不知有五莲而先知洪洞。在村里,李姓只有近支三家,属外来户。在我呀呀学语时,祖母就曾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哼唱这样一首歌谣:

    问咱老家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鸹窝。

    黑黑的老鸹又名乌鸦,在乡人眼中,向为不祥之鸟。先祖怎会住在名叫老鸹窝的地方呢?我幼小的心灵迷瞪不解。年长后,我曾多次问父亲老家究竟在哪里,父亲总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老家就在洪洞县的老槐树下,是洪武年间迁来的。

    投锄从军后,烹文煮字的生涯使我有了遍游鲁豫燕赵的机会。不论是在宋江的家乡郓城、墨子的故里滕州,还是在沂蒙大山皱褶里的小村落、中原腹地里的开封府,谈及先祖何处,不管耄耋老叟、垂髫少年,还是田夫村姑、文人雅士,大都说他们的先祖也在洪洞。前些年,我浏览过不少鲁北豫东农村的族谱、牒文、墓铭,大多记载其先祖是明初从洪洞老槐树下迁来的。后来我又发现,那首“大槐树下老鸹窝”的歌谣,竟流行于大半个中国。那么多的百姓,以洪洞一县为发祥地,以老槐一树为遗爱品,实为千古之奇。这使我憬悟到:洪洞名重神州,苏三之唱仅有些许作用,而主要是因了明初的农民大迁徙。

    怀恋是人类通有的情愫。姓氏与故里,对中国人来说,永远是座斑驳陆离的大迷宫。对故里的沿波讨源,对姓氏的探赜索隐,是国人天性使然。1998年暮秋,友人邀我小住临汾,观看壶口瀑布。知洪洞乃临汾所辖,乘车只需半小时。对祖槐,我心仪已久,在洪洞县城新建的“大槐树公园”里,方夙愿得偿。我托友人寻来洪洞县志和文史资料,细读后惊异地发现,不论是县志中,还是明清文人咏述古槐的诗文里,“老鸹窝”统为“老鹳窝”。县志及明清墨客的咏述肯定无虞,而那传流甚广的民谣,怎都将“鹳”变异为“鸹”呢?老鸹老鹳,灿如黑白;一字之易,天差地远。一个难以拉直的、僵硬的问号,在我脑中定格。因来去匆匆,我为没能解开“是鸹是鹳”的疑团而大憾。1999年3月下旬,我二进临汾,再做历史与现实的探访。

    二

    临汾,地处晋南,古称平阳。在进入临汾市区东西南北的大道上,各矗立着一座崇宏轩昂的牌坊。牌坊的门楣上,皆嵌有赫然醒目的五个镏金大字:“天下第一都”。这绝非临汾人的自我夸示。究览那万签插架的史乘典籍,人们会感到,临汾冠以“天下第一都”名下无虚。

    上苍造就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存葆中短篇作品简介 >李存葆中短篇作品目录 > 祖槐